《震灾防御技术》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是一本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季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11-5429/P,国际标准刊号为1673-5722。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地震保险、地震风险与灾害、工程防灾与减灾、综合防灾与对策,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地质政策分析、地质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57,表明该杂志在地质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论文受任何一种基金项目资助,请注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Ⅱ、间接引文通常以“参见”或“详见”等引领词引导,反映出与正文行文的呼应,标注时应注出具体参考引证的起止页码或章节。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同直接引文。
Ⅲ、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参考文献,文献序号按出现先后排序,并在文中相应处标出。
Ⅳ、内容摘要(2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英文标题。
Ⅴ、作者简介,包括姓名、职称、学位、工作单位、研究方向、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及电话)等。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李小军 | 35 | 地震动;地震;汶川地震;地震反应;核电厂 |
高孟潭 | 28 | 地震;地震动;地震危险性;地震区划;地震危险... |
吕悦军 | 27 | 地震动;地震;渤海海域;剪切波速;反应谱 |
杜修力 | 22 | 尺寸效应;混凝土;地下结构;自复位;抗震性能 |
潘华 | 18 | 地震;地震危险性;历史地震;地震区划图;发震... |
俞言祥 | 18 | 地震动;地震;汶川地震;反应谱;地震动参数 |
周本刚 | 16 | 地震;潜在震源区;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地震地... |
刘爱文 | 16 | 地震;埋地管线;汶川地震;振动台;震害 |
郭红梅 | 13 | 地震;地震应急;地震烈度;地震灾害;地震灾情 |
李金臣 | 13 | 发震构造;地震;历史地震;地震区划图;核电厂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地震局 | 276 | 地震;断层;第四纪;震源;晚第四...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 | 172 | 地震;地震动;震害;抗震;烈度 |
北京工业大学 | 95 | 地震;抗震;地震反应;地震动;抗...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95 | 地震;震灾;地震应急;地震灾害;...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 | 77 | 地震;震害;地震动;强震;强震动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 | 52 | 地震;震害;断层;建筑;遥感 |
河北省地震局 | 45 | 地震;抗震;M;震灾;地磁 |
云南省地震局 | 45 | 地震;地震应急;震害;强震;强震... |
四川省地震局 | 44 | 地震;地震应急;震灾;地震灾害;... |
天津市地震局 | 42 | 地震;网络;地震预警;NAGIOS;远...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32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25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124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
95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88 |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 |
38 |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 |
24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17 | 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 |
16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15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9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3B01) |
10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708003) |
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3B02) |
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9B03) |
6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208018)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15032) |
5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408014) |
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9B04-03)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35)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38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