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住宅产业》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住宅产业》杂志创刊于2004年,是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11-5221/TU,国际标准刊号为1672-9013。
《住宅产业》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行业动态、规划与设计、技术与部品、开发与建设、行业探索,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建筑政策分析、建筑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建筑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力,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收录,这意味着论文能够被更广泛的学术群体检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学术影响力。
根据最新数据表明该杂志在建筑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住宅产业》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正文标题末尾不使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序一般不超过5级,可使用“一”“(一)”“1.”“(1)”“1)”标明,不宣用①,以与注释序号区别。
Ⅱ、引用报纸的文章,应依次标明作者、文章标题、报纸名称、出版时间、第几版等。
Ⅲ、作者简介、通信地址和联系方法所有内容,全部附于稿件文档内。
Ⅳ、对拟用的稿件本刊将向作者发出Email通知,不用稿恕不另行通知作者,来稿也不退还,请作者自备底稿。
Ⅴ、论文摘要: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摘要中尽量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字眼。务求简练,一般不宜超过250字。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仇保兴 | 55 | 绿色建筑;城镇化;城市;城市规划;建筑节能 |
田灵江 | 32 | 住宅建设;住宅产业;住宅产业现代化;住宅产业... |
刘志峰 | 29 | 房地产业;住房制度改革;住宅产业现代化;住宅... |
陈伯庚 | 21 |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房价;房地产业;房地产 |
宋春华 | 21 | 住宅建设;房地产业;住宅产业现代化;房地产市... |
包宗华 | 19 | 房价;房地产业;宏观调控;住房;经济适用住房 |
刘敬疆 | 19 | 绿色建材;农房;住宅建设;建筑体系;装配式 |
刘美霞 | 19 | 装配式建筑;装配化;住宅产业;装配式;部品 |
刘美霞 | 17 | 住宅;住宅产业化;住宅建设;住宅质量;住宅性... |
孙克放 | 16 | 住宅建设;住宅产业化;建筑节能;住宅产业现代...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279 | 住宅;建筑;住宅产业;住房;节能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 146 | 住宅;住宅产业;节能;住宅产业化... |
合肥工业大学 | 128 | 城市;建筑;公共空间;住宅;乡村 |
大连理工大学 | 87 | 建筑;住宅;住区;城市;乡村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61 | 建筑;住宅;节能;居住;建筑节能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 53 | 建筑;城市;地产;绿色建筑;房地 |
《住宅产业》编辑部 | 50 | 住宅;住宅产业;建筑;建设部;住... |
同济大学 | 37 | 住宅;建筑;城市;住房;生态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35 | 住宅;居住;建筑;住房;住区 |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 34 | 地产;房地;房地产;住宅;房地产...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4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3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13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5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5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5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
4 |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3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
3 |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16B04) |
3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318-005-02) |
2 | 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2004jq139) |
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0bak69b28) |
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1B01) |
2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无) |
1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7320-003) |
1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302002) |
1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13011) |
1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08JK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