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种子》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种子》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一本由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52-1066/S,国际标准刊号为1001-4705。
《种子》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研究报告、资源与利用、问题探讨、种子生产、应用技术、品种介绍,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农业政策分析、农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农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55,表明该杂志在农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种子》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正文前应有200字左右中文摘要(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研究目的、采用方法和主要结论等)。
Ⅱ、任何来稿视为作者、译者已经阅读或知悉并同意本启事的规定。编辑部将在接获来稿三个月内向作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其间欢迎作者向编辑部查询。
Ⅲ、文章题目:题目应简明、醒目、突出重点、准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
Ⅳ、稿件应为未公开发表的作品,凡来稿,均视为作者、译者已经阅读或知悉并同意本声明。
Ⅴ、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于文后。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傅家瑞 | 44 | 种子;花生;种子活力;花生种子;萌发 |
徐本美 | 44 | 种子;萌发;种子萌发;催芽剂;种子活力 |
胡晋 | 42 | 种子活力;种子;烟草;种子发芽;防伪 |
赵德刚 | 40 | 烟草;基因;水稻;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
张瑞茂 | 37 | 甘蓝型油菜;选育;油菜;甘蓝型;杂交油菜 |
张庆勤 | 32 | 小麦;远缘杂交;核型分析;野燕麦;品质育种 |
周洪英 | 31 | 切花月季;月季;引种;玫瑰;引种栽培 |
钱晓刚 | 31 | 烤烟;玉米;烟草;氮肥;超高产 |
张文明 | 31 | 种子活力;小麦;大豆;糯小麦;脂肪氧化酶 |
杜才富 | 31 | 甘蓝型油菜;油菜;选育;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贵州大学 | 672 | 种子;玉米;萌发;基因;杂交 |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 345 | 杂交;基因;油菜;玉米;种质 |
学研究院 | 208 | 植物;种子;选育;栽培;物种 |
云南农业大学 | 182 | 种子;杂交;萌发;发芽;水稻 |
沈阳农业大学 | 168 | 玉米;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性状 |
中国农业大学 | 148 | 种子;萌发;发芽;种子萌发;种子... |
四川农业大学 | 143 | 种子;水稻;杂交;萌发;玉米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143 | 种子;萌发;种子萌发;胁迫;苜蓿 |
贵州师范大学 | 130 | 种子;植物;萌发;种子萌发;荞麦 |
中国科学院 | 130 | 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植物;发芽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87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4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302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
143 |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
125 |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
118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108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
107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99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94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4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0720013) |
12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08-002) |
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585) |
10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6) |
9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4006) |
9 | 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204LX658) |
9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8-A4) |
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12)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60099) |
8 | 贵州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