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学报》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创刊于1992年,是一本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23-1324/X,国际标准刊号为1004-4574。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自然灾害和发生机理、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防灾减灾系统工程,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地质政策分析、地质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力,曾多次入选
,并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哥白尼索引(波兰)、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文摘与引文数据库收录,这意味着论文能够被更广泛的学术群体检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学术影响力。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1.09,表明该杂志在地质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参考文献:凡文稿中引用他人资料和结论者,务请按《著作权法》在参考文献中写出,著录格式按照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码。
Ⅱ、关键词应选择那些最具有检索意义的术语,通过这些术语反映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或领域,以便于读者检索到该论文。
Ⅲ、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历,研究方向,主要学术成就等。
Ⅳ、文稿应为word文档,在“主题”栏中注明“作者一标题。
Ⅴ、中文标题: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内容,不超过25字。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史培军 | 102 | 自然灾害;灾害;海冰;生粉;遥感 |
曹万林 | 42 | 抗震性能;剪力墙;边框;装配式;再生混凝土 |
王静爱 | 41 | 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中国地理;脆弱性;中国自... |
黄崇福 | 33 | 自然灾害;信息扩散;风险分析;风险评估;联网 |
薄景山 | 30 | 地震;地震动;反应谱;统计分析;汶川地震 |
李正农 | 30 | 风洞试验;高层建筑;风荷载;渡槽;风场 |
谢礼立 | 27 | 地震动;抗震设计;反应谱;地震动参数;地震 |
李宁 | 23 | 自然灾害;灾害;气候变化;沙尘暴;风险管理 |
陶夏新 | 21 | 地震动;地震;GIS;地脉动;强地震动 |
霍治国 | 21 | 冬小麦;风险评估;干旱;小麦白粉病;气候变暖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科学院 | 416 | 灾害;石流;泥石;泥石流;地震 |
北京师范大学 | 311 | 灾害;自然灾害;地震;水灾;城市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 | 284 | 地震;震害;震灾;抗震;灾害 |
同济大学 | 131 | 灾害;火灾;地震;城市;抗震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02 | 灾害;气候;暴雨;干旱;台风 |
中国地震局 | 93 | 地震;震灾;地震灾害;灾害;震害 |
西安理工大学 | 88 | 流域;河流域;洪水;干旱;灾害 |
教育部 | 83 | 灾害;遥感;地震;自然灾害;风险... |
天津大学 | 81 | 抗震;地震;散射;城市;灾害 |
防灾科技学院 | 77 | 地震;震灾;灾害;地震灾害;断层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70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4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16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85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82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73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66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64 |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
59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48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8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09B14) |
18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7DFA20640) |
1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35024)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05) |
10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5402)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002)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31010)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099620)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73011) |
8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008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