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智能系统学报》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智能系统学报》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智能系统学报》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哈尔滨工程大学
国内刊号CN:23-1538/TP,国际刊号ISSN:1673-4785
创刊时间:2006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 卷首语、综述、学会动态、学术论文_机器学习、学术论文_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学术论文_智能系统、学术论文_知识工程、学术论文_人工智能基础、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论坛,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计算机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计算机实践者对各类计算机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计算机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等,在计算机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刘华平 | 30 | 触觉;机器人;遥操作;多模态;机械臂 |
王士同 | 26 | 支持向量机;模糊系统;模糊聚类;聚类;神经网... |
孙富春 | 19 | 触觉;机器人;机械手;神经网络;机械臂 |
崔铁军 | 18 | 故障树;系统故障;安全工程;颗粒流;因素空间 |
赵文清 | 17 | 故障诊断;电力变压器;目标检测;变压器故障诊... |
王科俊 | 15 | 步态识别;神经网络;识别方法;手指静脉;减摇... |
乔俊飞 | 15 | 污水处理过程;出水;污水处理;软测量方法;模... |
苗夺谦 | 14 | 粗糙集;属性约简;粗糙集理论;知识约简;主曲... |
刘立芳 | 13 | 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网络;认知无线电网络... |
赵振兵 | 12 | 输电线路;螺栓;金具;目标检测;绝缘子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129 | 图像;网络;机器人;神经网;神经... |
江南大学 | 99 | 聚类;聚类算法;网络;图像;神经... |
中国科学院 | 69 | 图像;机器人;神经网;神经网络;... |
清华大学 | 64 | 网络;神经网;神经网络;机器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52 | 网络;因素空间;神经网;神经网络...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50 | 神经网;神经网络;网络;机器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44 | 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图像;路径规...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1 | 无人机;飞行;神经网;神经网络;...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38 | 网络;神经网;神经网络;人工智能... |
华北电力大学 | 38 | 目标检测;图像;神经网;神经网络...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98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09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63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61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47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39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31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30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26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4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2210)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3306)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75072)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920013)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3123)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990580)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5420) |
6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0DFA12160) |
5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1Z160) |
5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4Z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