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浙江建筑》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浙江建筑》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浙江建筑》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
国内刊号CN:33-1102/TU,国际刊号ISSN:1008-3707
创刊时间:1984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主要栏目: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水·暖·电·气、建筑材料与检测、经济管理,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建筑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建筑实践者对各类建筑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建筑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等,在建筑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建筑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赵滇生 | 44 | 极限承载力;受力性能;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 |
杨学林 | 15 | 高层建筑;基坑;建筑物;斜柱;逆作法 |
益德清 | 14 | 深基坑;基坑开挖;抗震设计;支护结构;地下连... |
章雪峰 | 12 | 模板高支撑体系;扣件式钢管;有限元;混凝土结... |
樊良本 | 11 | 承载力;挤扩支盘桩;桩基;粗糙度系数;波场 |
宋洁人 | 11 | 传感器;钢屋架;幕墙玻璃;交通荷载;扣件式钢... |
陈瑞生 | 10 | 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轴压比;楼盖舒适度... |
叶青 | 9 | 染料敏化剂;试剂盒;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靶抗... |
孙炳楠 | 8 | 风洞试验;风荷载;风振响应;数值模拟;有限元 |
徐雷 | 8 | 城市设计;吸附剂;钯;酸性水;吡啶衍生物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浙江大学 | 345 | 建筑;应力;混凝土;预应力;地基 |
浙江工业大学 | 253 | 混凝土;建筑;有限元;载力;承载...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209 | 建筑;建筑设计;高层建筑;超限;...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110 | 建筑;混凝土;节能;地基;监理 |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92 | 建筑;建筑设计;高层建筑;住宅;... |
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 | 70 | 建筑;排水;地基;市政;住宅 |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 | 49 | 混凝土;基坑;建筑;深基坑;桁架 |
同济大学 | 42 | 建筑;混凝土;城市;载力;锚杆 |
联合工程公司 | 37 | 建筑;混凝土;高层建筑;消防;应...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 | 35 | 建筑;水系统;软土;排水;消防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22 | 浙江省建设厅科研项目 |
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3 |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
11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10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
9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9 |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 |
7 |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 |
5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4 |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8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0720013) |
3 | 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02115529) |
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J10B05) |
2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210347010) |
2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030) |
2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1110366) |
2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1091054) |
2 |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0C31117) |
1 | 青年科技基金(04QN03) |
1 | 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QKJB2009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