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美学美容》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创刊于1994年,是一本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11-4657/R,国际标准刊号为1671-0290。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医学美学、经验总结、病例报告、技术革新、综述、讲座,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医学政策分析、医学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医学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73,表明该杂志在医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及材料时,须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
Ⅱ、摘要和关键词:摘要300字左右为宜,要求客观反映文稿的主要内容;关键词为3-5组。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均需有相应的英文翻译。
Ⅲ、文稿内容应包括:文章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束语或结论、参考文献等。
Ⅳ、来稿须遵守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保证论文不违背国家宪法,不涉及国家机密,无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Ⅴ、图表如能用文字简洁说明的内容就不必列图表,图表与正文内容不重复。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吴国平 | 41 | 下颌骨;电穿孔;骨生成;下颌骨牵引;基因疗法 |
徐永成 | 35 | 美容外科;下颌角肥大;美容手术;咬肌;下颌角 |
杜太超 | 33 | 美容外科;美容手术;面部年轻化;小切口;睑袋 |
刘文阁 | 32 | 扩张器;瘢痕疙瘩;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罂粟碱;... |
李东 | 32 | 年轻化;整形外科;微创;内窥镜;额颞部 |
刘志飞 | 32 | 扩张皮瓣;射频;瘢痕疙瘩;乳房;手术方法 |
王晓军 | 29 | 瘢痕疙瘩;乳房;整形外科;扩张皮瓣;脂肪来源... |
陈小平 | 28 | 内镜辅助;面部轮廓;内镜;改型术;颧骨复合体... |
赵天兰 | 28 | 外科皮瓣;窄蒂;皮瓣;成活面积;负压封闭引流... |
汪立川 | 27 | 美容外科;美容手术;假体;安全性;隆乳术后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医学科学院 | 148 | 手术;外科;畸形;面部;瘢痕 |
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 | 136 | 手术;美容;外科;术后;皮肤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101 | 外科;美容;手术;整形外科;瘢痕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98 | 手术;外科;畸形;整形术;自体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 88 | 外科;面部;激光;手术;瘢痕 |
南京医科大学 | 78 | 成形术;下颌;外科;面部;并发 |
北京协和医院 | 72 | 乳房;手术;外科;皮瓣;瘢痕 |
武汉大学 | 64 | 皮肤;瘢痕;细胞;畸形;疗效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55 | 皮瓣;扩张术;瘢痕;细胞;美容 |
第二军医大学 | 53 | 再造术;皮瓣;外科;畸形;手术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2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7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6 |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
16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
10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
9 |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
8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
8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6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
6 |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4 | 北京市科委基金(Y0204004040891)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826)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117) |
3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8080701068) |
2 |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09NJMUZ55) |
2 |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012-690) |
2 |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009-174) |
2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C0410027) |
2 |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05270) |
2 |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A2000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