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铸造》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铸造》杂志创刊于1952年,是一本由沈阳铸造研究所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21-1188/TG,国际标准刊号为1001-4977。
《铸造》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试验研究、高温合金、检测技术、工艺技术、专访、国内动态、国外动态、文献速报·专利摘要、图书速递,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工业政策分析、工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工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47,表明该杂志在工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铸造》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采用匿名审稿制度,稿件的最终审定由本刊编委会作出。
Ⅱ、注意引用近两年国内外的最新文献。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参考文献,文献序号按出现先后排序,并在文中相应处标出。
Ⅲ、作者单位用脚注方式(阿拉伯数字)书写在正文第1页最下方,写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城市(或县)和邮政编码。第一作者必须在文末提交个人简介。书写格式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
Ⅳ、论文以提供论著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信息的短文。
Ⅴ、稿件的注释是作者对标题和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须放置在当页地脚注释序号与文中标注序号相一致(文中标注序号用上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标注:②……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李荣德 | 78 | 力学性能;显微组织;ZA27合金;合金组织;数值... |
樊自田 | 69 | 消失模铸造;镁合金;水玻璃砂;消失模;水玻璃... |
柳百成 | 55 | 数值模拟;凝固过程;定向凝固;铝合金;铸件 |
周建新 | 55 | 数值模拟;华铸CAE;铸件;铸钢件;铸造CAE |
孙国雄 | 51 | 数值模拟;复合材料;AL;铝硅合金;AL-SI合金 |
黄乃瑜 | 50 | 消失模铸造;镁合金;消失模;水玻璃砂;涂料 |
熊守美 | 47 | 镁合金;压铸;数值模拟;真空压铸;力学性能 |
刘相法 | 44 | 中间合金;晶粒细化;铝合金;AL-SI合金;AL |
蒋业华 | 43 | 陶瓷颗粒;复合材料;激光熔覆;半固态浆料;显... |
陈立亮 | 42 | 数值模拟;华铸CAE;铸造CAE;铸件;凝固模拟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沈阳铸造研究所 | 390 | 合金;铸件;铸铁;力学性;力学性... |
沈阳工业大学 | 344 | 合金;力学性;力学性能;显微组织... |
华中科技大学 | 339 | 合金;消失模;失模铸造;消失模铸... |
清华大学 | 271 | 合金;值模拟;数值模拟;铸件;凝... |
东北大学 | 207 | 合金;力学性;力学性能;凝固;镁...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73 | 合金;铸件;值模拟;数值模拟;凝... |
上海交通大学 | 155 | 合金;镁合金;复合材;力学性;力... |
北京科技大学 | 154 | 合金;铸铁;凝固;半固态;铝合金 |
大连理工大学 | 149 | 合金;铸铁;凝固;连铸;球墨 |
东南大学 | 139 | 合金;复合材;复合材料;铝硅;力...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73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37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136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70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54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
43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
39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37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35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35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3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9-0396) |
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176009) |
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1037) |
10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3Z113)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5058) |
9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613701)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5085) |
8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4001-072-02)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4018) |
8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322020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