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损伤与修复》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创刊于2006年,是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11-9132/R,国际标准刊号为1673-9450。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重点号:学科发展,献礼党的百年华诞_学科发展 献礼党的百年华诞、论著、短篇论著、综述、消息、护理园地、病例报告、视频,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医学政策分析、医学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医学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1.2,表明该杂志在医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文稿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单位名、单位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
Ⅱ、图表:论文中每幅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
Ⅲ、参考文献格式请参考本刊已刊发文章。
Ⅳ、请在来稿正文前提供中文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摘要应能客观反映论文或报告的主要内容。
Ⅴ、对所投稿件,本刊有权根据本刊办刊要求对其进行适当删改或调整,作者如不愿被改动,来稿时请注明。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孙永华 | 55 | 烧伤;严重烧伤;烧伤后;皮肤移植;创面愈合 |
柴家科 | 39 | 烧伤;脓毒症;烧伤后;烫伤;严重烧伤 |
贾赤宇 | 37 | 烧伤;创面愈合;吸入性损伤;创面;成纤维细胞 |
巴特 | 32 | 烧伤;烧伤患者;创面;重度烧伤;生物敷料 |
王凌峰 | 32 | 烧伤;羊皮;创面;生物敷料;脱细胞真皮基质 |
李毅 | 28 | 烧伤;硫化氢;烧伤大鼠;创面;创面愈合 |
祁少海 | 24 | 增生性瘢痕;烧伤;成纤维细胞;瘢痕;创面愈合 |
刘小龙 | 24 | 烧伤;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伤口愈合;负压伤口... |
夏照帆 | 22 | 烧伤;烧伤后;严重烧伤;创面愈合;大面积烧伤 |
李炳辉 | 22 | 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创面;糖尿病;脱细胞真皮...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北京积水潭医院 | 143 | 烧伤;外科;创面;奉献;手术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99 | 烧伤;创面;愈合;伤口;伤口愈合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66 | 烧伤;细胞;创面;干细胞;皮肤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 65 | 烧伤;创面;护理;愈合;伤口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62 | 细胞;创面;愈合;伤口;糖尿 |
第二军医大学 | 56 | 烧伤;创面;细胞;愈合;皮瓣 |
武汉大学 | 47 | 烧伤;伤患者;烧伤患者;创面;康... |
青海大学 | 34 | 烧伤;硫化氢;创面;愈合;细胞 |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 | 33 | 细胞;创面;干细胞;愈合;烧伤 |
空军军医大学 | 32 | 皮瓣;外科;烧伤;愈合;手术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28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7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3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33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
19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9 |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
18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16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6 |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
13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2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051) |
1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518104) |
11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22179) |
9 |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06KG06) |
8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23229) |
6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D310234) |
6 | 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56007071) |
5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1206080) |
4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2637) |
4 |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Z121107001012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