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纸》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中国造纸》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中国造纸》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一本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11-1967/TS,国际标准刊号为0254-508X。
《中国造纸》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学术微评·图文作品、高得率浆·原料、消息、高得率浆·工艺、高得率浆·应用、高得率浆·环保、高得率浆·工程设计、研究论文、技术报告、专栏,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工业政策分析、工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工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力,曾多次入选
,并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收录,这意味着论文能够被更广泛的学术群体检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学术影响力。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7,表明该杂志在工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中国造纸》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中文参考文献原文若有对应英文,须附英文内容;若无对应英文,无须翻译。
Ⅱ、文章标题应简明、确切、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名。
Ⅲ、文稿应具备专业性、实用性、创新性,主题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专业水平和实用价值。
Ⅳ、来稿请另页附作者的真实姓名、性别、学位、工作单位、职称、研究方向等简介信息及详细通信地址、E-mail和电话等联系方式。
Ⅴ、中文内容摘要300字左右,要求能够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信息。中文关键词3~5个,应为能够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詹怀宇 | 106 | 漂白;造纸;漆酶;纸浆;木素 |
陈克复 | 76 | 流浆箱;纸浆;造纸;纳米纤维素;涂料 |
胡惠仁 | 75 | 造纸;制浆;制浆废液;桉木;高得率浆 |
汤伟 | 68 | PLC;控制系统;纸病;纸病检测;烘缸 |
陈嘉川 | 65 | 木聚糖酶;漂白;麦草;麦草浆;三倍体毛白杨 |
李友明 | 62 | 造纸;纸浆;造纸废水;臭氧;废水处理 |
杨桂花 | 62 | 木聚糖酶;木质素;麦草浆;速生杨;漂白 |
张美云 | 62 | 芳纶;芳纶纸;纳米纤维;芳纶纤维;加填 |
王双飞 | 58 | 二氧化氯;蔗渣;纸浆;黑液;蔗渣浆 |
陈嘉翔 | 57 | 制浆;漂白;纸浆;造纸;脱墨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华南理工大学 | 947 | 造纸;漂白;制浆;纤维;废水 |
陕西科技大学 | 733 | 造纸;纤维;纸张;纸机;施胶 |
天津科技大学 | 444 | 造纸;纤维;制浆;漂白;纸浆 |
南京林业大学 | 211 | 造纸;制浆;麦草;漂白;纤维 |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 208 | 造纸;制浆;涂布;纤维;造纸工业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165 | 造纸;漂白;制浆;纤维;麦草 |
广西大学 | 140 | 制浆;废水;造纸;漂白;蔗渣 |
齐鲁工业大学 | 129 | 纤维;纳米;纤维素;纳米纤维;木... |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 | 94 | 纤维;造纸;纸浆;纳米;造纸行业 |
东北林业大学 | 89 | 造纸;纸浆;纤维;造纸填料;漂白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57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2 |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76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7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56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51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42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40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
40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35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C11B04) |
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45048)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6102)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6091) |
10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552)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327) |
8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0DFB43660) |
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3B02) |
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32B05) |
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32B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