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创刊于1956年,是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32-1157/R,国际标准刊号为1000-5048。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药学前沿、论文、综述,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医学政策分析、医学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医学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力,曾多次入选
,并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医学文摘收录,这意味着论文能够被更广泛的学术群体检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学术影响力。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88,表明该杂志在医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平其能 | 116 | 脂质体;胰岛素;壳聚糖;药代动力学;壳聚糖衍... |
王广基 | 87 |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代谢组学;中药;... |
吴梧桐 | 83 | 纯化;分离纯化;重组水蛭素;小鼠;大肠杆菌 |
周建平 | 70 | 纳米粒;紫杉醇;壳聚糖;偶联物;纳米胶束 |
黄文龙 | 66 | 抗肿瘤活性;氟喹诺酮;类似物;固相合成;微波... |
华维一 | 60 | 抗心律失常药;生物活性;类化合物;化合物;衍... |
高向东 | 59 | 多糖;多肽;制法;聚乙二醇;药物 |
彭司勋 | 59 | 一氧化氮供体;抗心律失常药;一氧化氮;生物活... |
季晖 | 58 | 一氧化氮供体;一氧化氮;骨质疏松;抗炎活性;... |
姚文兵 | 58 | 多肽;多糖;聚乙二醇;药学教育;纯化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药科大学 | 2956 | 活性;药物;色谱;细胞;相色谱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75 | 细胞;抗炎;药代;药代动力学;凋... |
中国科学院 | 67 | 活性;制剂;肿瘤;化学成分;学成 |
东南大学 | 63 | 细胞;小鼠;活性;基因;药代 |
南京大学 | 51 | 细胞;活性;肿瘤;抗肿瘤;N- |
暨南大学 | 51 | 化学成分;学成;成纤维细胞生长;... |
南京医科大学 | 47 | 细胞;药物;等效性;生物等效;生... |
中国医科大学 | 46 | 化合物;活性;衍生物;葡萄球菌;... |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 45 | 化学成分;学成;细胞;三萜;色谱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39 | 药物;药物动力学;生物利用度;色...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9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86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163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111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86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36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
35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3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22 |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 |
20 | 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33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10-004) |
22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Z347A) |
11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30200)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609)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862) |
7 |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0630858) |
7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JKGQ201107) |
6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9301303-002)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30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