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学报》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中国稀土学报》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中国稀土学报》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一本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11-2365/TG,国际标准刊号为1000-4343。
《中国稀土学报》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综合评述、稀土催化、磁学和磁性材料、稀土新材料、稀土金属学与火法冶金、稀土应用、稀土地矿,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工业政策分析、工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工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1.16,表明该杂志在工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中国稀土学报》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本刊秉持严谨治学之精神,欢迎独著或合作的文章,反对一稿多投。
Ⅱ、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一般不设副标题;尽量避免使用英文缩略语、字符和代号,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题名中的外文人名用原文;文稿最好独立成篇;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
Ⅲ、标注方式: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多个项目同格式列出,前后用分号隔开。
Ⅳ、通信作者著录于文章首页地脚,同时附上通信作者的电子邮箱。
Ⅴ、中文摘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5个要素,内容尽可能详细,即应写出论文的重要研究背景,主要研究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结果和结论,重点描述研究中的创新内容。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黄小卫 | 45 | 稀土;荧光粉;铈;氟碳铈矿;萃取 |
严纯华 | 44 | 稀土;萃取;纳米晶;纳米材料;上转换发光 |
廖春生 | 34 | 稀土;萃取;萃取分离;铈;稀土分离 |
龙志奇 | 27 | 稀土;氟碳铈矿;铈;反萃;稀土氧化物 |
邱关明 | 27 | 稀土;有机高分子材料;稀土元素;长余辉发光材... |
倪嘉缵 | 27 | 稀土;配合物;稀土配合物;稀土离子;NMR |
涂铭旌 | 26 | 复合材料;磁性能;贮氢合金;稀土;磁热效应 |
何洪 | 26 | 催化剂;SUB;三效催化剂;低温SCR;铈锆固溶体 |
沈琪 | 25 | 催化;硼烷;硼氢化反应;配合物;催化剂 |
林勤 | 25 | 稀土;贮氢合金;氧化脱氢;镧;中稀土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科学院 | 438 | 稀土;稀土元素;发光;配合物;合...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194 | 稀土;合金;超导;导体;发光 |
北京科技大学 | 192 | 稀土;合金;永磁;铈;金属 |
北京大学 | 181 | 稀土;配合物;发光;萃取;离子 |
东北大学 | 133 | 稀土;合金;氧化物;稀土氧化物;...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132 | 稀土;铈;催化;X;矿物 |
江西理工大学 | 111 | 稀土;离子型稀土;稀土矿;离子;... |
中南大学 | 81 | 稀土;合金;力学性;力学性能;发... |
包头稀土研究院 | 81 | 稀土;合金;精矿;稀土精矿;矿石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80 | 稀土;发光;光谱;EU;离子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77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6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219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101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
64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64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58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52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51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45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890280) |
1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A01200) |
9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324010)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27) |
8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2BA315A-5) |
8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200555) |
8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719506) |
7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324050) |
7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314707)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