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中国性科学》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中国性科学》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中国性科学》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性学会
国内刊号CN:11-4982/R,国际刊号ISSN:1672-1993
创刊时间:1992年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 论著_男科与性医学、卷首语、论著_妇科与生殖医学、论著_中医性学、论著_皮肤性病学、论著_性教育与性健康、论著_性人文社会科学,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医学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医学实践者对各类医学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医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RCCSE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等,在医学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李海松 | 41 | 慢性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症;勃起功能障碍;阳痿... |
姜辉 | 41 | 勃起功能障碍;男性不育;ED;性生活;ED患者 |
王彬 | 41 | 男性不育症;慢性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男科... |
曹兴午 | 34 | 生精细胞;精液;男性不育症;不育症;精子 |
郭军 | 31 | 男性不育症;早泄;慢性前列腺炎;精室;勃起功... |
胡佩诚 | 30 | 女性;大学生;性教育;应激;影响因素 |
陶林 | 24 | 早泄;射精潜伏期;性行为;流动人口;性医学 |
徐阳 | 24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多囊卵巢综合征;控制性超... |
曹宁校 | 22 | 性病;男男性行为者;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MS... |
胡海翔 | 22 | 微波辐射;阴茎组织;勃起功能障碍;雷达作业人...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性学会 | 267 | 健康;教育;性健康;性教育;生殖 |
北京大学 | 235 | 教育;健康;婚姻;艾滋病;性教育 |
武汉大学 | 85 | 子宫;宫内;前列腺;子宫内膜;疗...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84 | 不育;阴道;男性不育;勃起;胚胎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83 | 卵巢;中医;综合征;不孕;疗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 | 82 | 中医;前列腺;不育;前列腺炎;腺... |
黄石市中心医院 | 71 | 湿疣;尖锐湿疣;子宫;疗效;梅毒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68 | 精子;勃起;勃起功能;勃起功能障...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67 | 前列腺;生殖;勃起;勃起功能;勃... |
中日友好医院 | 65 | 不育;不育症;细胞;精子;生精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23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61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
39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37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31 |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
29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
2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23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
19 |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 |
18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5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I77B05)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811) |
7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42158) |
7 |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1-5041-03)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418) |
4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1-007) |
4 | 美国福特基金(1075-0553) |
4 | 中国全球基金(CSO-2012-45) |
3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1101058) |
3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