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中国建材》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中国建材》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中国建材》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国内刊号CN:11-1353/TU,国际刊号ISSN:1000-0836
创刊时间:1958年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主要栏目: 卷首、特别关注_行业焦点、特别关注_党史学习教育、特别关注_资讯纵览、独家视角_宏观、独家视角_新闻人物、独家视角_十大女杰、独家视角_数据、独家视角_品牌、独家视角_科技新锐_人物、独家视角_市场、交流沟通_科技、交流沟通_视窗、交流沟通_论坛、文化生活_文学、文化生活_摄影作品,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建筑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建筑实践者对各类建筑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建筑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科双效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等,在建筑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建筑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林诠 | 168 | 建材行业;中国经济;建材;新闻;杠杆率 |
侯伟华 | 158 | 建材行业;建材;建筑材料;副会长;中国建材联... |
刘魁 | 137 | 建材行业;建筑材料;建材;中国建材联合会;金 |
王霄京 | 121 | 建材;建材行业;玻璃工业;摩擦密封材料;技术... |
乔龙德 | 68 | 建材行业;建材;建材工业;中国建材联合会;中... |
秦春雨 | 48 | 建材行业;新闻人物;建材;新闻;中国建材 |
虞建华 | 47 | 董事长;新闻人物;建材行业;建材;金 |
靳惠怡 | 44 | 建材行业;中国建材;建筑材料;建材;中国建材... |
王志伟 | 43 | 拉法基;首席执行官;水泥;建筑材料;水泥行业 |
谭俊明 | 36 | 建材行业;中国建材;中国建材联合会;高职院校...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建材》编辑部 | 562 | 建材;建材行业;中国建材;水泥;... |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 376 | 建材;建筑材;建筑材料;运行情况... |
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 | 298 | 企业;企业产;水泥;平板玻璃;水... |
中国建材新闻网编辑部 | 164 | 建材;建材行业;中国经济;房地;...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 | 102 | 公路;桥梁;建筑;隧道;工程施工 |
国家建材局 | 82 | 建材;建材工业;水泥;企业;水泥... |
武汉理工大学 | 66 | 企业;建材;水泥;建材行业;市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 | 57 | 建材;建筑;企业;中国建材;建筑... |
中国水泥协会 | 53 | 水泥;水泥行业;水泥工业;干法;... |
中国建材联合会 | 51 | 建材;建材行业;联合会;建材工业...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2 | 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 |
2 | 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 |
2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2 | 郑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
2 | 天津市科技计划 |
1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1 | 国家留学基金 |
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2 | 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JK2004-17) |
2 | 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0621001000) |
2 | 郑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4BA60ABKC01) |
1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322070) |
1 | 国家留学基金(2003837011) |
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1CB610704-3)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2221) |
1 |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410G0121) |
1 |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1093) |
1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102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