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汛抗旱》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创刊于1990年,是一本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11-5587/TV,国际标准刊号为1673-9264。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特别关注_特邀主编专栏·堤防安全、走进封面、要闻聚焦、特别关注_专家观点·城市洪水实时预报:现状和未来的挑战、研究综述、研究探讨、工作交流、地方行动,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水利政策分析、水利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水利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67,表明该杂志在水利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一般为国家或省部级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中间用“;”隔开,每个项目须给出基金编号。
Ⅱ、正文中标题用1、1.1、1.1.1……标明,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并使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
Ⅲ、参考文献应引用公开发表的资料,文献序号与其在文中出现的次序一致。参考文献的不同类型用不同的大写字母标注。
Ⅳ、摘要只需简明、准确地概述论文内容即可,不要增加注释和评价性文字,以150-200字为宜。
Ⅴ、已经专家审阅或由专家推荐的稿件,请在来稿中注明审稿人及相关的通讯联系方式。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孙又欣 | 51 | 防汛抗旱;防洪;水旱灾害;应急管理;洪水 |
何秉顺 | 50 | 山洪灾害;山洪;监测预警;预警;山洪灾害防治 |
刘昌军 | 38 | 山洪灾害;山洪;水文模型;堤基管涌;小流域 |
李娜 | 35 | 城市;洪水;海绵;仿真模型;洪水风险图 |
吕娟 | 31 | 遥感;旱灾;干旱;抗旱减灾;干旱灾害 |
孙东亚 | 24 | 山洪灾害;管涌;河流生态修复;堤基管涌;堤防 |
李昌志 | 24 | 山洪灾害;山洪;小流域;水土保持;泥石流 |
郭良 | 23 | 山洪灾害;山洪;小流域;水文模型;降雨 |
何晓燕 | 21 | 汛限水位;洪水;洪水预报;溃坝;防洪 |
张大伟 | 21 | 非结构网格;洪水;水文资料;数值模拟;流域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448 | 灾害;洪水;防汛;山洪;防汛抗旱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 | 403 | 灾害;山洪;洪水;洪灾;山洪灾害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 110 | 防汛;防汛抗旱;灾害;洪水;抗旱 |
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 | 73 | 洪水;防汛;防洪;防汛抗旱;灾害 |
学研究院 | 69 | 灾害;洪水;流域;城市;防洪 |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 54 | 黄河;防汛;流域;黄河流域;河流... |
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 | 51 | 防汛;减灾;防汛抗旱;灾害;洪水 |
河海大学 | 42 | 洪水;灾害;防洪;城市;水文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38 | 防汛;应急;减灾;应急管理;防汛... |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 | 34 | 洪水;特大洪水;大洪水;流域性;...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3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6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31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2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4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 |
9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8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7 |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 |
6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6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6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318-005-02) |
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4B02)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21006)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21006) |
4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1046) |
3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5B01)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39003) |
3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0DFA74520) |
2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J08B14) |
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0B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