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中国粉体技术》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中国粉体技术》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中国粉体技术》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济南大学;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矿物加工利用技术专业委员会
国内刊号CN:37-1316/TU,国际刊号ISSN:1008-5548
创刊时间:1995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粉尘爆炸、工程技术、粉体加工与处理、颗粒测试与表征、流态化、颗粒制备、专业宣传,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工业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工业实践者对各类工业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工业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等,在工业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工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郑水林 | 43 | 硅藻土;表面改性;非金属矿;氢氧化镁;超细粉... |
胡荣泽 | 41 | 能级;超细颗粒;波函数;量子理论;粒度测量 |
姜迅东 | 41 | 能级;波函数;超细颗粒;氢原子;量子理论 |
陈海焱 | 33 | 喷吹;数值模拟;分级机;脉冲喷吹;过热蒸汽 |
蔡小舒 | 25 | 图像法;颗粒粒度;汽轮机;超声衰减;粒度分布 |
盖国胜 | 23 | 超细粉碎;粉煤灰;表面改性;重质碳酸钙;球形... |
林龙沅 | 21 | 喷吹;滤筒;清灰;脉冲喷吹;超细粉碎 |
张明星 | 20 | 超细粉碎;工业余热;分级机;喷吹;滤筒除尘器 |
韩鹏 | 20 | 动态光散射;大气颗粒物;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光... |
刘宗明 | 20 | 气力输送;纳米流体;SUB;稀土硝酸盐;复合材...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西南科技大学 | 175 | 粉体;纳米;值模拟;数值模拟;滤... |
济南大学 | 124 | 纳米;粉体;催化;水泥;气力输送 |
中国科学院 | 93 | 纳米;颗粒物;粉体;气溶胶;流化 |
清华大学 | 91 | 纳米;粉体;数值模拟;陶瓷;氧化... |
东北大学 | 71 | 量子;能级;原子;波函数;细颗粒 |
中南大学 | 58 | 粉体;超细;粒度;氧化铝;纳米 |
武汉理工大学 | 58 | 纳米;粉体;改性;超细;晶体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56 | 改性;纳米;表面改性;粉体;氢氧... |
上海理工大学 | 52 | 散射;MIE散射;振动磨;图像;纳...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47 | 旋风分离器;单分散;微球;聚苯;...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60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68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64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58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5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6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25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24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24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20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35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202302) |
8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0720013)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1176) |
4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USRP21115)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6029) |
2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339020) |
2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3Z349) |
2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932504) |
2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48703) |
2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07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