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业》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中国电信业》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中国电信业》杂志创刊于2000年,是一本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11-4524/TN,国际标准刊号为1671-3060。
《中国电信业》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卷首语、封面文章_锚定“双碳”目标 贡献行业力量、聚焦_趋势展望、聚焦_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家视角、专版·广告_企业巡礼、环球风云、智能+、法治天地、产经评论、经济视角、科技时空,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电子政策分析、电子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电子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力,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收录,这意味着论文能够被更广泛的学术群体检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学术影响力。
根据最新数据表明该杂志在电子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中国电信业》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对省部级及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投稿时提交基金项目批文扫描件并在文内注明)开辟“快速通道”。
Ⅱ、来稿应标明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通信地址、电话等。
Ⅲ、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Ⅳ、参考文献附于正文之后,所列文献必须是文中提及的,与正文相对应的。
Ⅴ、选用3~8个词或词组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同时应翻译为相应的英文关键词。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杜燕鹏 | 71 | 电信业;信息产业部;信息通信业;通信业;信息... |
胡世良 | 63 | 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商;中国电信;电... |
夏竞辉 | 53 | 电信业;中国网通;信息产业部;3G;局长 |
汪建 | 46 | 信息产业部;电信行业;电信业;电信运营商;电... |
阿杜 | 46 | 电信业;电信运营商;信息通信业;信息通信技术... |
王春晖 | 37 | 网络空间;互联网;审议;国际电信;个人信息保... |
包东智 | 26 | 电信运营商;移动通信;3G;手机电视;通信市场 |
王春晖 | 22 | 测距系统;测控应答机;测距;伪码;网络化 |
郑大永 | 21 | 3G;三网融合;运营商;通信业;电信业 |
吴志鹏 | 19 | 电信行业;电信监管机构;电信监管;电信用户;...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电信 | 594 | 电信;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电... |
南京邮电大学 | 264 | 电信;运营商;通信;联网;网络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244 | 通信;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电信;... |
中国联通 | 187 | 联通;运营商;中国联通;电信;通... |
北京邮电大学 | 112 | 电信;通信;运营商;电信运营;电... |
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 | 85 | 运营商;电信;电信运营;电信运营... |
重庆邮电大学 | 81 | 电信;通信;运营商;电信业;互联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73 | 互联;运营商;互联网;电信;电信... |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 72 | 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电信运营...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43 | 网络;互联;互联网;通信;电信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2 |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
2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 |
2 | 江苏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 |
2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1 |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
1 | 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
1 |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
1 | 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 |
1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2 |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G20090103) |
1 |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D20116401) |
1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880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