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材料进展》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中国材料进展》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中国材料进展》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一本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61-1473/TG,国际标准刊号为1674-3962。
《中国材料进展》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青年园地、综合评述、研究报告,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工业政策分析、工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工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77,表明该杂志在工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中国材料进展》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作者信息应当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工作单位要求规范、统一、稳定,写出一、二级单位)、城市名和邮政编码,以及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城市名的英文翻译。另应提供详细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传真等。
Ⅱ、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还应注明基金项目的名称和项目编号。
Ⅲ、题名应易于认读,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其他语言、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等。
Ⅳ、参考文献应引用最新且公开发表的文献,并按GB/T 7714《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编写,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
Ⅴ、稿件须有“摘要”(中、英文),用以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目的以及论点、论据和结论,字数一般控制在 300 字以内。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许并社 | 24 | 洋葱状富勒烯;镁合金;碳微球;性能研究;碳 |
张荻 | 23 | 钛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百子... |
朱宏康 | 16 | 3D打印;增材制造;氢能;能量密度;MRS |
赵永庆 | 13 | 钛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阻燃钛合金;合金 |
任晓兵 | 13 | 马氏体;晶体结构;调幅分解;相变;铁 |
孙军 | 12 | 合金;钼合金;高熵合金;力学性能;钛合金 |
李贺军 | 12 | 碳复合材料;C/C复合材料;碳;炭复合材料;复... |
刘旭光 | 11 | 洋葱状富勒烯;碳;量子点;碳微球;粉体颗粒 |
周廉 | 11 | 钛合金;超导体;力学性能;YBCO;钛 |
杜勇 | 10 | 硬质合金;相图;热力学;相平衡;NI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科学院 | 123 | 陶瓷;纳米;晶体;电池;复合材 |
西安交通大学 | 100 | 合金;金属;纳米;侧记;形状记忆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90 | 合金;钛合金;力学性;增材制造;... |
上海交通大学 | 87 | 复合材;复合材料;金属;合金;纳... |
西北工业大学 | 84 | 合金;复合材;复合材料;凝固;钛... |
北京科技大学 | 70 | 合金;金属;相变;金属材料;铝合...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69 | 合金;侧记;金属;复合材;复合材... |
《中国材料进展》编辑... | 46 | 院士;政府;能源;编委;编委会 |
太原理工大学 | 44 | 碳微球;合金;复合材;纳米;介孔 |
中南大学 | 42 | 合金;复合材;铝合金;复合材料;...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82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4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68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53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33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29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1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0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0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19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7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619401)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816024) |
5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972) |
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619600) |
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833101) |
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613807)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2131) |
4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011005-5) |
4 |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1-12-602) |
3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08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