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中国材料进展》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中国材料进展》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中国材料进展》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主办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国内刊号CN:61-1473/TG,国际刊号ISSN:1674-3962
创刊时间:1982年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 青年园地、综合评述、研究报告,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工业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工业实践者对各类工业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工业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等,在工业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工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许并社 | 24 | 洋葱状富勒烯;镁合金;碳微球;性能研究;碳 |
张荻 | 23 | 钛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百子... |
朱宏康 | 16 | 3D打印;增材制造;氢能;能量密度;MRS |
赵永庆 | 13 | 钛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阻燃钛合金;合金 |
任晓兵 | 13 | 马氏体;晶体结构;调幅分解;相变;铁 |
孙军 | 12 | 合金;钼合金;高熵合金;力学性能;钛合金 |
李贺军 | 12 | 碳复合材料;C/C复合材料;碳;炭复合材料;复... |
刘旭光 | 11 | 洋葱状富勒烯;碳;量子点;碳微球;粉体颗粒 |
周廉 | 11 | 钛合金;超导体;力学性能;YBCO;钛 |
杜勇 | 10 | 硬质合金;相图;热力学;相平衡;NI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科学院 | 123 | 陶瓷;纳米;晶体;电池;复合材 |
西安交通大学 | 100 | 合金;金属;纳米;侧记;形状记忆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90 | 合金;钛合金;力学性;增材制造;... |
上海交通大学 | 87 | 复合材;复合材料;金属;合金;纳... |
西北工业大学 | 84 | 合金;复合材;复合材料;凝固;钛... |
北京科技大学 | 70 | 合金;金属;相变;金属材料;铝合...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69 | 合金;侧记;金属;复合材;复合材... |
《中国材料进展》编辑... | 46 | 院士;政府;能源;编委;编委会 |
太原理工大学 | 44 | 碳微球;合金;复合材;纳米;介孔 |
中南大学 | 42 | 合金;复合材;铝合金;复合材料;...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82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4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68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53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33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29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1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0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0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19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7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619401)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816024) |
5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972) |
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619600) |
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833101) |
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613807)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2131) |
4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011005-5) |
4 |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1-12-602) |
3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08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