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测试与诊断》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振动测试与诊断》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振动测试与诊断》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32-1361/V,国际标准刊号为1004-6801。
《振动测试与诊断》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专家论坛、论文、广告·信息,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工业政策分析、工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工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9,表明该杂志在工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振动测试与诊断》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基金项目:资助基金项目来源、名称及编号。
Ⅱ、正文标题序号一般按照从大到小四级标题写作,即:“一、”“(一)”“1.”“(1)”。
Ⅲ、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中英文对照,只列最新、最必要的公开出版物,建议尽量引用本行业知名期刊已刊出的相关文章,并在文中相应处以上标形式按顺序标出。
Ⅳ、摘要内容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之后分别填写。写成报道性文摘,尽量用量化指标进行描述,请勿笼统泛谈。
Ⅴ、投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及职称、职务、联系方式、中文摘要、关键词。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赵淳生 | 66 | 超声电机;压电陶瓷;定子;椭圆运动;直线超声... |
闻邦椿 | 36 | 转子系统;碰摩;混沌;稳定性;分岔 |
郑海起 | 31 | 故障诊断;齿轮箱;阶次跟踪;经验模态分解;轴... |
汤宝平 | 28 | 故障诊断;无线传感器网络;机械振动;虚拟仪器... |
赵荣珍 | 28 | 故障诊断;转子故障;滚动轴承;旋转机械;数据... |
杨世锡 | 24 | 故障诊断;旋转机械;双足机器人;独立分量分析... |
黄卫清 | 24 | 超声电机;压电直线电机;压电;压电电机;非共... |
李宏坤 | 23 | 故障诊断;滚动轴承;峭度;离心式压缩机;叶片 |
张小栋 | 22 | 肌电;脑电信号;机器人;叶尖间隙;光纤 |
闫维明 | 21 | 振动台试验;阻尼器;装配式;木结构;抗震性能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66 | 电机;超声电机;压电;振动;有限... |
同济大学 | 145 | 振动;模态;阻尼;有限元;电机 |
西安交通大学 | 143 | 故障诊断;轴承;转子;振动;信号 |
东南大学 | 128 | 振动;故障诊断;模态;传感;感器 |
东北大学 | 107 | 振动;转子;齿轮;可靠性;仿真 |
重庆大学 | 105 | 故障诊断;轴承;小波;振动;滚动... |
浙江大学 | 101 | 振动;故障诊断;信号;旋转机械;... |
西北工业大学 | 99 | 振动;转子;故障诊断;航空发动机... |
西南交通大学 | 80 | 列车;振动;故障诊断;高速列车;... |
上海交通大学 | 76 | 故障诊断;振动;信号;感器;传感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92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9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140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105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98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98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93 | 中国航空科学基金 |
69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
68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66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35030) |
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5219) |
14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
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30201)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35010)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5157) |
8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4014-014) |
8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026000)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35007)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35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