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助剂》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印染助剂》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印染助剂》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一本由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32-1262/TQ,国际标准刊号为1004-0439。
《印染助剂》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专栏、综述、研究报告、技术与经验交流、检测与标准,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工业政策分析、工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工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73,表明该杂志在工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印染助剂》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作者信息:作者姓名、单位、职称、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电邮地址。
Ⅱ、论文类文稿一般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
Ⅲ、题名:力求简明,反映出文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中英文题名含义一致。
Ⅳ、参考文献:各篇文献要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Ⅴ、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字之内,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王祥荣 | 74 | 染色;染色性能;真丝织物;天然染料;真丝 |
周向东 | 56 | 棉织物;阻燃剂;活性染料;涤纶织物;有机硅 |
朱平 | 53 | 棉织物;海藻酸钠;海藻纤维;海藻酸钙纤维;染... |
蔡再生 | 48 | 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织物;面料 |
陈荣圻 | 46 | 活性染料;染料;分散染料;纺织品;印染助剂 |
安秋凤 | 43 | 聚硅氧烷;氨基硅;有机硅;织物;膜形貌 |
陈国强 | 35 | 真丝;真丝织物;阻燃整理;阻燃;棉织物 |
朱泉 | 35 | 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棉针织物;织物 |
章杰 | 34 | 纺织化学品;染料;纺织品;活性染料;染料工业 |
王雪燕 | 33 | 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改性;染色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东华大学 | 441 | 织物;染色;染料;棉织;棉织物 |
苏州大学 | 323 | 织物;染色;真丝;染料;纤维 |
青岛大学 | 119 | 织物;棉织;棉织物;染色;纤维 |
西安工程大学 | 117 | 织物;染色;染料;棉织;棉织物 |
齐齐哈尔大学 | 112 | 催化;光催化;甲基;降解;催化降... |
南通大学 | 93 | 织物;染色;染料;棉织;棉织物 |
陕西科技大学 | 88 | 织物;有机硅;整理剂;硅氧烷;硅... |
江南大学 | 87 | 织物;棉织;棉织物;改性;染色 |
河北科技大学 | 84 | 织物;染色;染料;棉织;棉织物 |
天津工业大学 | 73 | 织物;染色;纺织;染料;织品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1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0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26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
26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
25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3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20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16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
16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指导性项目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9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
13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526)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4055) |
7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B2007-15) |
6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22102210145) |
6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285004) |
5 |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2A540002) |
4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31769) |
4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ZS032-B25-010) |
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E41B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