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印染》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印染》杂志创刊于1975年,是一本由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31-1245/TS,国际标准刊号为1000-4017。
《印染》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研究报告、生产技术、测试与标准、述评、书评,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工业政策分析、工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工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68,表明该杂志在工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印染》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作者简介应包含姓名、所在单位详细名称、具体地址及邮编、具体职称(职务)、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信息。不署任何兼职单位和兼职职务。
Ⅱ、基金项目请注明文章相关课题的基金来源及编号。
Ⅲ、文题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主题,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一般不设副题,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通栏居中书写。
Ⅳ、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位于文尾,按首字的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序,用序号[1]、[2]、[3]、[4]……标示,若只有一个参考文献,则文献前不加序号。
Ⅴ、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观点,概括陈述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150 字左右。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宋心远 | 123 | 活性染料;染色;纺织品;染整;分散染料 |
唐人成 | 86 | 染色;活性染料;染整;染色性能;蚕丝 |
陈荣圻 | 86 | 活性染料;染料;分散染料;纺织品;印染助剂 |
沈勇 | 77 | 棉织物;超疏水;纺织品;染色;光催化 |
陈国强 | 70 | 真丝;真丝织物;阻燃整理;阻燃;棉织物 |
章杰 | 62 | 纺织化学品;染料;纺织品;活性染料;染料工业 |
朱平 | 61 | 棉织物;海藻酸钠;海藻纤维;海藻酸钙纤维;染... |
陈立秋 | 60 | 染整;节能减排;印染厂;织物;清洁生产 |
王黎明 | 58 | 棉织物;纺织品;超疏水;光催化;染色 |
蔡再生 | 57 | 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织物;面料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东华大学 | 936 | 织物;染色;染料;棉织;棉织物 |
苏州大学 | 322 | 织物;纤维;染料;染色;染整 |
西安工程大学 | 291 | 织物;染料;染色;棉织;棉织物 |
江南大学 | 270 | 织物;棉织;棉织物;染色;染料 |
南通大学 | 188 | 织物;棉织;棉织物;染料;染色 |
天津工业大学 | 156 | 织物;棉织;棉织物;染料;染色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149 | 织物;棉织;棉织物;染料;染色 |
青岛大学 | 139 | 织物;棉织;棉织物;染色;染料 |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 | 135 | 织物;染整;纺织;染色;染料 |
浙江理工大学 | 108 | 织物;染色;染料;纤维;染整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23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5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62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51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48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41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41 |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 |
40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
33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
32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21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0720013) |
12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
1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E88B03) |
9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526) |
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E11G00) |
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E41B04) |
8 | 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ZXS2012001) |
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F13B03) |
6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E88B02)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4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