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质》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云南地质》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云南地质》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一本由云南地矿总公司(集团)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季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53-1041/P,国际标准刊号为1004-1885。
《云南地质》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物探,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地质政策分析、地质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力,曾多次入选
,并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收录,这意味着论文能够被更广泛的学术群体检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学术影响力。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26,表明该杂志在地质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云南地质》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名称,所在省和城市名称,邮编),如多名作者则分行依次排列。英文作者姓名及单位(作者姓名格式:“ZHANG De-Lin)。
Ⅱ、来稿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引用的文献、观点和主要事实必须注明来源。
Ⅲ、论文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Ⅳ、参考文献:择主要列入,10篇以内为宜,按文中出现顺序排列。
Ⅴ、关键词:中文和英文关键词,一般要求6 ~ 8 个,放在中英文摘要后。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严城民 | 24 | 滇西北;稀土矿;滇东南;滇西南;成矿预测 |
薛步高 | 17 | 地质特征;铜矿床;找矿;史料考证;铜矿 |
韩润生 | 14 | 铅锌矿床;滇东北;铜矿床;成矿流体;楚雄盆地 |
钱祥贵 | 14 | 新生代;碱性火山岩;金矿;昆阳群;滇西 |
李志伟 | 14 | 昆阳群;滇中;金矿;金矿床;稀土元素 |
高建国 | 11 | 铅锌矿床;成矿预测;铅锌矿;找矿预测;矿床 |
薛传东 | 11 | 滇西北;滇西;兰坪盆地;铅锌矿床;金矿床 |
刘星 | 11 | 滇池;铅锌矿床;地面沉降;分带模式;地球化学... |
朱杰勇 | 10 | 地质特征;地质灾害;筇竹;成矿模式;滑坡 |
李峰 | 10 | 铜矿床;地质意义;滇西;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昆明理工大学 | 171 | 地质;矿床;成矿;找矿;铅锌矿 |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 | 154 | 矿床;找矿;地质;控矿;热液 |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 | 110 | 地质;矿床;找矿;金矿;成矿 |
云南省地矿局 | 90 | 地质;矿床;地球化;地球化学;成... |
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 89 | 矿床;成矿;地层;地质;新生代 |
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 | 82 | 控矿;矿床;金矿;地质;找矿 |
成都理工大学 | 64 | 矿床;地质;盆地;成矿;控矿 |
桂林理工大学 | 59 | 地质;控矿;矿床;成矿;铅锌矿 |
国土资源 | 48 | 矿床;地质;热液;控矿;找矿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 42 | 地质;矿床;找矿;成矿;重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42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
2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2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9 | 云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
8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7 |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
7 |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
6 |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 |
5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6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917) |
6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D009Q) |
3 |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1212010911066) |
3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1A07) |
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007) |
3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5146) |
2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7011) |
2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002)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082)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2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