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学院学报》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文山学院学报》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文山学院学报》杂志创刊于1986年,是一本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53-1216/Z,国际标准刊号为1674-9200。
《文山学院学报》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生物资源开发研究、化学与化工研究、数学研究、区域经济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信息技术研究、基础教育研究,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22,表明该杂志在教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文山学院学报》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稿件如果获得某种基金或课题资助,请列出其名称和编号。
Ⅱ、正文行文中非汉语姓氏一律使用外文原文。
Ⅲ、参考文献应选择公开发表且以主要的列入,其序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序编排。著录格式按GB/T7714-2005“文后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编排。
Ⅳ、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00字,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Ⅴ、作者简介须打印在首页地脚处,内容有姓名、工作单位、职称、研究方向。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李艳艳 | 22 | 最小特征值;HADAMARD积;M-矩阵;上界;M矩阵 |
王光斌 | 21 | 论教育;文化;教育;规定性;那文化 |
许六军 | 19 | 云南壮剧音乐;云南壮剧;衬词;腔调;壮剧 |
胡展育 | 17 | 甲螨;二斑叶螨;蜱螨亚纲;甲螨目;多样性 |
沈清清 | 16 | 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总黄酮;蛋白;进化 |
蒋建新 | 16 | 最小特征值;M矩阵;上界;M-矩阵;HADAMARD积 |
邱学云 | 15 | 声子晶体;带隙;一维声子晶体;硅橡胶;带隙特... |
刘伟 | 15 | 淡黄花百合;新铁炮百合;生理指标;麝香百合;... |
常征 | 15 | 滴定管;淡黄花百合;最大耐受量;化学成分;阿... |
牟成刚 | 14 | 西南官话;方言;广南方言;中古;滇东南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文山学院 | 990 | 教学;教育;高校;文化;民族 |
云南大学 | 109 | 边疆;民族;环境史;文化;民国 |
云南民族大学 | 103 | 文化;民族;边疆;壮语;教育 |
云南师范大学 | 84 | 文化;教育;地理;教学;生态 |
中央民族大学 | 36 | 文化;壮语;用法;生计;西南官话 |
广西民族大学 | 25 | 壮族;边疆;瑶族;壮剧;教学 |
昆明学院 | 20 | 体育;文化;文学;文学概论;考释 |
曲靖师范学院 | 19 | 文化;异姓;袁嘉谷;大学物理;云... |
红河学院 | 19 | 文化;文学;习俗;跨境;心理 |
淮北师范大学 | 18 | 教学;语文;文教;阅读教学;课堂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72 |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
12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44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2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5 |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
13 |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10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
9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7 |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
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1 |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3Y585) |
9 |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3Y205) |
8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60077) |
8 |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13FD052) |
6 |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0Z037) |
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SHO17) |
5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840HD20) |
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9B04-03)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64006) |
4 |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2Y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