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测试》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物理测试》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物理测试》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一本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11-2119/O4,国际标准刊号为1001-0777。
《物理测试》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试验研究、科技信息、测试技术、缺陷分析、专题研讨,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工业政策分析、工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工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49,表明该杂志在工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物理测试》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原则上著录国家或省、部级以上的课题,需注明科研基金机构全称和自主好,中、英文双语著录,分别置于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下方,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Ⅱ、本刊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引用文献需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注释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Ⅲ、作者姓名用楷体小四号字,居中。作者署名位于文章题目之下,如有多位作者,右上角用数字“1”“2”……标注,单一作者不用标注。
Ⅳ、基金项目:应标明基金项目全称并在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
Ⅴ、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序号从引言开始编。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一、(一),1,(1)。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王振清 | 24 | 单片机;AVR单片机;渗碳;数据库;微机测控系... |
刘建华 | 22 | 热变形;力学性能;稀土;空冷;非晶合金 |
李继康 | 19 | 析出相;金属材料分析;钢铁材料;脱碳层;非金... |
吴益文 | 18 | 再制造;金属材料;热电材料;开裂;力学性能 |
高怡斐 | 16 | 金属材料;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金 |
刘玉先 | 16 | 离子渗氮;显微组织;AL;微观结构;铝硅合金 |
钟振前 | 16 | 氢脆;应力腐蚀;齿轮轴;金相组织;EBSD |
孙宜强 | 16 | 锈层;盘条;金相显微镜;金相试样;金相 |
陈斌 | 16 | H型钢;冷轧;冷轧钢板;线材;生产工艺 |
吴立新 | 14 | 扫描电镜;织构;锈层;夹具;金相试样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钢铁研究总院 | 249 | 合金;力学性;力学性能;金属;不... |
燕山大学 | 176 | 合金;淬火;激活能;稀土;耐磨 |
北京科技大学 | 156 | 合金;显微组织;双相;热轧;金属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 | 74 | 热轧;开裂;不确定度;引伸计;马... |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66 | 热轧;耐候钢;贝氏体;轧板;偏析 |
东北大学 | 60 | 合金;织构;热轧;冷轧;钢板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58 | 复合材;合金;复合材料;力学性;...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3 | 单片;单片机;感器;传感;传感器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52 | 合金;射线;X射线;金属;应力 |
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 | 42 | 不锈;不锈钢;热轧;开裂;铁素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7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4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3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1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6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5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
4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4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
4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3 | 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00300)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2007)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72082)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32010) |
1 | 贵州省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计划(024015) |
1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6004-016) |
1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2BA315A05) |
1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E51B04) |
1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E03A04) |
1 |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007jq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