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西医结合》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于1991年,是一本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半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44-1419/R,国际标准刊号为1007-0893。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论著、结合医学、中医药研究、诊断研究、临床报道,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医学政策分析、医学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医学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力,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收录,这意味着论文能够被更广泛的学术群体检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学术影响力。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1.05,表明该杂志在医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参考文献选用主要的、公开发表的文献,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与标注。
Ⅱ、来稿需附2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3-5个关键词及英文标题。
Ⅲ、论文所引文献的注释必须规范,准确标明作者、文献名称、出版社或出版物的名称、出版或发表的时间、页码等。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方式,注释序号使用1、2、3……标示,每页单独排序。
Ⅳ、稿件能真实反映工作实际,行文流畅,言之有理,真实可信。
Ⅴ、文章的正文标题、表格、图形、公式须分别连续编号,脚注每页单独编号。大标题居中,编号用一、二、三;小标题左齐,编号用(一)、(二)、(三);其他用阿拉伯数字。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郭峰 | 77 | 红细胞;红细胞免疫;天然免疫;CD59;免疫功能 |
吴正治 | 52 | 舌苔;唾液;蛋白质组学;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 |
钱宝华 | 50 | 红细胞;天然免疫;CD59;血小板;CD35 |
花美仙 | 35 | 红细胞;CD59;天然免疫;银屑病患者;血细胞 |
李映红 | 33 | 阿尔茨海默病;钙调神经磷酸酶;小鼠;柴胡疏肝... |
雷益 | 27 | 磁共振成像;MRI;MRI诊断;磁共振;体层摄影术 |
张永锋 | 21 | 结肠炎;中医药疗法;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康泰;... |
阎德文 | 21 | 糖尿病;骨密度;骨质疏松症;2型糖尿病;阿仑... |
张乐之 | 21 | 红细胞;药理学;IL-8;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红... |
王玉龙 | 20 | 脑卒中;康复;脑卒中患者;偏瘫;脑卒中后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880 | 护理;细胞;疗效;手术;糖尿 |
广州医科大学 | 199 | 护理;手术;疗效;中医;慢性 |
郑州大学 | 178 | 疗效;儿童;小儿;手术;疗效观察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171 | 疗效;中医;细胞;中药;中医药 |
南方医科大学 | 158 | 手术;疗效;老年;细胞;护理 |
福建医科大学 | 144 | 疗效;手术;糖尿;糖尿病;静脉 |
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 | 126 | 中医;中医药;护理;疗效;中医药... |
广东省中医院 | 106 | 护理;中医;疗效;术后;中医药 |
深圳市中医院 | 104 | 中医;中医药;疗效;护理;药疗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 | 101 | 疗效;手术;儿童;术后;小儿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83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
14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01 |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
90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
81 |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
42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40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
35 | 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
29 | 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 |
27 | 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940)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465)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779) |
3 | 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2003C30113) |
2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0803052) |
2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0703235) |
2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0703168) |
2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02051) |
2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0802053) |
2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09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