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一本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季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32-1524/G4,国际标准刊号为1008-5475。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研究综述、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管理工程与应用、工程应用技术、应用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42,表明该杂志在教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所有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
Ⅱ、若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请务必注明项目来源、名称及编号。
Ⅲ、题目:应反映文章主要内容,一般不用副标题,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非公知的外文缩写。
Ⅳ、参考文献标注方式允许采用角标方式或夹注方式,两种标注方法任选其一,不要混用,推荐使用角标方式。
Ⅴ、要求有100-300字的摘要和5个词组以内的关键词。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尚丽 | 29 | 非负稀疏编码;特征提取;毫米波图像;图像消噪... |
钱椿林 | 20 | 特征值;上界;第二特征值;特征函数;上界估计 |
陶亦亦 | 18 | 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 |
俞兴明 | 16 | 光缆;DSP;水粉;光纤;信号 |
孙春华 | 15 | 振子;压电;压电陶瓷;压电振子;俘获 |
姜左 | 14 | 高等职业院校;分度装置;分度盘;定位孔;等份 |
方立刚 | 14 | 高职院校;珠江口;数字水印;三维动画;咸潮 |
谭方勇 | 14 | 高职院校;物联网;高职;IOT;高职高专 |
陈雪芳 | 14 | FDM;高职教育;高职;逆向工程;神经网络 |
吴恩培 | 13 | 春秋时期;兼及;苏州城墙;春秋;泰伯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苏州市职业大学 | 1472 | 教学;教育;高职;课程;院校 |
苏州大学 | 141 | 教学;教育;高校;体育;大学生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80 | 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校企;网络 |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 36 | 高职;教学;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 | 32 | 高职;教育;职业教育;院校;云计... |
苏州科技学院 | 25 | 教学;课程;教学改革;代数;线性... |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 23 | 教学;教学改革;单片;单片机;课... |
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 21 | 教学;语言;教育;课程;计算机 |
华东师范大学 | 19 | 英语;教育;教学;语言;介电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 | 15 | 教学;院校;高职;高职院校;教育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6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9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
49 | 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级科研基金 |
32 | 苏州市职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 |
2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27 | 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 |
26 |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 |
22 | 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 |
22 |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
17 |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3098)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5359)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2259)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0058) |
5 | 苏州市职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2010SZDQ12) |
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AJA060010-2) |
4 |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F5046) |
4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131) |
4 | 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JHZD2012-48) |
4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8JC1409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