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法学》于2023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是一份专注于探讨信息技术与法律交叉领域的学术期刊,它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学者、法律从业者、技术专家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以讨论数字时代下法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法律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该杂志的内容涵盖了广泛的议题,还特别关注数字时代下司法程序的变化,比如在线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司法效率和透明度。它鼓励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认为只有将法律知识与计算机科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的视角相结合,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并解决数字时代面临的复杂问题。杂志中常见的是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和技术发展的文章,这有助于读者从多角度了解数字法学的前沿动态。杂志的目标读者群主要包括法律学者、律师、法官、立法机构成员、企业法律顾问以及对数字法感兴趣的各界人士。
Ⅰ、表格请在左上方给出编号和表题,插图请在下方居中位置给出编号和图题,如“表1”“图3”。不易随文排出的图表,请附在文末,如“附表1”“附图3”。
Ⅱ、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Ⅲ、稿件查重率一般不得超过20%,稿件主要内容不得由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完成。审稿周期一般不超过2个月(通常情况下,初审不超过7天,专家外审不超过30天,终审不超过5天)。自投稿之日起2个月内如无任何反馈,可向编辑部邮件提交撤稿申请,待编辑部同意并处理系统退稿后方可另投他刊。
Ⅳ、引用、标注参考文献≥15条以上近五年文献,在正文中标注时,要按照在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列,请选用亲自阅读过的一次文献,不能引用内部资料、待发表和二次文献。
Ⅴ、文章中凡出现有意或无意造成的不规范现象,该刊编辑均有督导审查之责,其审查过程应有作者及审稿人的参与。而编辑将遵循出版社的撤稿指南以及其他可接受的学术原则来选定处理问题的方案。
VI、题名:简明确切,并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不宜过长,约20字,不得使用化学式、公式,除公知公用者外,不用缩写符号和代号。
VII、注释:是作者对文章某一内容或词语的必要解释或说明,其内容或词语应以加圈数字的上标形式顺序标出,注释性文字按顺序置于参考文献之前。例:机联网络①。
VIII、来稿请注明作者及简介,包括: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号码、电子邮箱,以便联系。
IX、在首页地脚处注明资助基金(名称、编号、内容)、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学历、职称、从事工作(或主要研究方向)。
X、前言须简要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说明论文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点明主题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及结果,应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引言内容应避免与摘要和结论雷同。
数字法学杂志订阅
发行周期:半年刊 全年订价:¥356.00元
发货说明:每月15日前付款成功,可以下月发货。每月15日后订购,下下个月发货。发货之前会短信通知,我们将按照起订时间为您配送杂志,如需修改起订时间请联系客服。
我们不是杂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杂志订阅与期刊推荐,不是任何杂志官网。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邮编:100029。
该杂志是省级期刊。收录在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
该杂志是一本具有的期刊,。
该杂志是半年刊 ,全年订价¥ 356.00元 。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