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数学学报》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生物数学学报》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生物数学学报》杂志创刊于1986年,是一本由辽宁鞍山师范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季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34-1071/O1,国际标准刊号为1001-9626。
《生物数学学报》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农、林、牧、医药、生态以及其他有关生命科学、以及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发展的研究报告及研究简报,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生物政策分析、生物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生物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表明该杂志在生物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生物数学学报》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作者简介需在文稿第一页页脚处注明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简介,格式“姓名(出生年份一),性别,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E-mail”。
Ⅱ、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请注明基金项目及编号。
Ⅲ、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除公知公认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
Ⅳ、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作者须亲自阅读,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
Ⅴ、在中文关键词的下行,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1999年3月版)给出本篇文章的“中图分类号”。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徐瑞 | 23 | 时滞;HOPF分支;稳定性;极限环;捕食模型 |
王克 | 22 | 存在性;周期解;无限时滞;稳定性;泛函微分方... |
赵立纯 | 22 | 种群模型;变结构控制;脉冲控制;最优控制;切... |
刘兵 | 22 | 周期解;动力学性质;害虫治理;污染环境;杀虫... |
方积乾 | 21 | 离子通道;量表;统计学;生命质量;吸毒 |
宋国华 | 15 | 周期解;稳定性;大熊猫;HOPF分支;数学模型 |
马知恩 | 14 | 稳定性;传染病模型;种群;流行病模型;两种群 |
张庆灵 | 14 | 线性矩阵不等式;H;网络控制系统;状态反馈;... |
原三领 | 14 | 稳定性;时滞;传染病模型;基本再生数;流行病... |
杨正清 | 13 | 振动性;全局渐近稳定性;中立型时滞;渐近稳定...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安徽农业大学 | 93 | 性状;油菜;数学模型;水稻;种群 |
浙江大学 | 91 | 水稻;基因;基因型;英文;性状 |
鞍山师范学院 | 90 | 周期解;脉冲;种群模型;种群;害... |
大连理工大学 | 47 | 英文;周期解;稳定性;渐近;时滞 |
辽宁师范大学 | 44 | 害虫;种群;周期解;动力学;脉冲 |
东北大学 | 40 | 状态反馈;稳定性;英文;微分;混... |
云南大学 | 35 | 时滞;稳定性;神经网;神经网络;... |
浙江农业大学 | 35 | 水稻;基因;基因型;性状;杂交 |
西安交通大学 | 34 | 稳定性;种群;渐近;传染病模型;... |
中国科学院 | 34 | 英文;种群;网络;乳腺;乳腺癌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74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8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33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32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26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25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24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21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19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17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71001)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1030)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171010) |
8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1061)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71039)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30160) |
6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A200502)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61008)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01305)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7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