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生态环境学报》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生态环境学报》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生态环境学报》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土壤学会;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国内刊号CN:44-1661/X,国际刊号ISSN:1674-5906
创刊时间:1992年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 研究论文、综述,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环境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环境实践者对各类环境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环境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等,在环境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环境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彭少麟 | 20 | 生态系统;南亚热带;恢复生态学;生态恢复;生... |
陈家长 | 18 | 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产养殖;吉富罗非鱼;鱼类 |
赵文吉 | 17 | GIS;遥感;PM;地理信息系统;湿地 |
肖以华 | 16 | 常绿阔叶林;冰雪灾害;珠江三角洲;土壤线虫;... |
陈步峰 | 16 | 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珠江三角... |
陈晓宏 | 16 | 东江流域;径流;水资源;珠江流域;洪水 |
姚玉璧 | 15 | 气候变化;干旱;黄土高原;马铃薯;气候变暖 |
章家恩 | 15 | 福寿螺;水稻;生态学;生物入侵;鸭稻共作 |
段舜山 | 14 | 海洋微藻;球形棕囊藻;微藻;壬基酚;三角褐指... |
张卫强 | 14 | 南亚热带;光合特性;针阔混交林;黄土半干旱区...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科学院 | 588 | 土壤;污染;植物;群落;重金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75 | 土壤;物量;植物;群落;微生物 |
华南农业大学 | 142 | 土壤;污染;植物;水稻;入侵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128 | 土壤;污染;有机碳;群落;沉积物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124 | 土壤;草原;荒漠;针茅;荒漠草原 |
中山大学 | 118 | 污染;生态;城市;植物;土壤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117 | 土壤;人工林;植物;植被;碳储量 |
北京林业大学 | 111 | 土壤;植被;植物;人工林;群落 |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 | 99 | 土壤;污染;重金;重金属;菜地 |
学研究院 | 89 | 土壤;污染;重金;重金属;城市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219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0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3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183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157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55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149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
102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100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
95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30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318-005-02) |
1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C09B05) |
14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 |
1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39005) |
1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202302) |
10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49)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628)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764)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385) |
7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