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世界地震工程》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世界地震工程》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世界地震工程》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力学学会
国内刊号CN:23-1195/P,国际刊号ISSN:1007-6069
创刊时间:1985年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综合评述、抗震设计规范、地震工程实践、论述、国内外学术交流、简讯、科研成果介绍,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地质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地质实践者对各类地质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地质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等,在地质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地质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曹万林 | 88 | 抗震性能;剪力墙;边框;装配式;再生混凝土 |
张建伟 | 39 | 抗震性能;剪力墙;再生混凝土;暗支撑;边框 |
薄景山 | 37 | 地震;地震动;反应谱;统计分析;汶川地震 |
周福霖 | 36 | 隔震;隔震支座;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隔震层 |
欧进萍 | 35 | 光纤光栅;混凝土;健康监测;结构健康监测;防... |
陈淮 | 32 | 有限元法;空心板桥;桥梁工程;渡槽;吊杆 |
袁晓铭 | 32 | 液化;地震动;砂土液化;剪切波速;汶川地震 |
谢礼立 | 31 | 地震动;抗震设计;反应谱;地震动参数;地震 |
李杰 | 31 | 混凝土;概率密度演化;概率密度;地震动;抗震 |
郭恩栋 | 29 | 地震;震害;汶川地震;燃气管网;生命线工程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 | 577 | 地震;抗震;震害;地震动;建筑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217 | 抗震;地震;抗震性;抗震性能;混... |
北京工业大学 | 209 | 抗震;抗震性;抗震性能;混凝土;... |
郑州大学 | 171 | 抗震;地震;有限元;抗震性;抗震... |
同济大学 | 157 | 地震;抗震;阻尼;抗震性;抗震性...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37 | 地震;抗震;阻尼;阻尼器;混凝土 |
大连理工大学 | 119 | 地震;抗震;混凝土;地震响应;有... |
河北工业大学 | 68 | 抗震;钢筋;混凝土;地震;钢筋混... |
天津大学 | 65 | 地震;抗震;震灾;地震灾害;抗震... |
中国地震局 | 65 | 地震;地震动;黄土;震害;抗震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13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20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93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 |
6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60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59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54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
53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53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52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2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164) |
2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895410) |
1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3B02) |
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878043) |
1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714201)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8010) |
8 | 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KZ200910005008) |
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J08B03) |
8 | 北京市属市管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基金(05004311200501)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15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