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学报》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山地学报》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山地学报》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一本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51-1516/P,国际标准刊号为1008-2786。
《山地学报》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山地环境、山地灾害、山区发展、山地技术、研究简报,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科学政策分析、科学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科学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1.5,表明该杂志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山地学报》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字之内,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
Ⅱ、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
Ⅲ、本刊欢迎有观点、有论证、有研究深度的文稿。
Ⅳ、力求简明扼要并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最好不设副标题,尽量不用缩略语和标点符号。英文文题不应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文题的含义应一致。
Ⅴ、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排在注释之后。参考文献的序号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3]…,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崔鹏 | 49 | 泥石流;汶川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灾害 |
张信宝 | 33 | CS;土壤侵蚀;黄土高原;^137CS;长江上游 |
胡凯衡 | 32 | 泥石流;汶川地震;雨量;泥石流灾害;数值模拟 |
程根伟 | 32 |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气候变化;森林水... |
杨子生 | 31 | 土地利用;建设用地;水土流失;边疆山区;土地... |
刘淑珍 | 30 | 土壤侵蚀;草地退化;冻融侵蚀;土地荒漠化;生... |
钟祥浩 | 30 | 山地;生态环境;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生态 |
韦方强 | 30 | 泥石流;滑坡;长江上游;灾害;泥石流预报 |
朱波 | 30 | 紫色土;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小流域;壤... |
方一平 | 29 | 脆弱性;雪灾;刻画;恢复力;能值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科学院 | 1180 | 石流;泥石;泥石流;土壤;生态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88 | 石流;泥石;泥石流;土壤;生态 |
成都理工大学 | 172 | 滑坡;地震;石流;泥石;泥石流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97 | 石流;泥石;泥石流;土壤;气候 |
云南大学 | 73 | 金沙江流域;水土;耕地;土壤;流... |
西南交通大学 | 72 | 滑坡;石流;泥石;泥石流;边坡 |
四川大学 | 68 | 土壤;石流;泥石;泥石流;灾害 |
福建农林大学 | 67 | 土壤;人工林;杉木;山地;分形 |
四川农业大学 | 51 | 土壤;紫色土;丘陵;丘陵区;川中... |
兰州大学 | 50 | 地质;石流;地质灾害;泥石;泥石...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12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1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13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104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
90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
50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47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39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38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
37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033601) |
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31004) |
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016) |
10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025103) |
9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901A40) |
9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8037) |
8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415202) |
8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202302) |
8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40800) |
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A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