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研究与应用》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气象研究与应用》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气象研究与应用》杂志创刊于1956年,是一本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季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45-1356/P,国际标准刊号为1673-8411。
《气象研究与应用》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研究论文、新技术应用、技术总结、短论,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环境政策分析、环境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环境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1.04,表明该杂志在环境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气象研究与应用》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Ⅱ、参考文献应是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附于文末。
Ⅲ、正文内容应简洁明了,层级不宜过多,层级序号为一、(一)、1、(1)、①。
Ⅳ、注释:是作者对文章某一内容或词语的必要解释或说明,其内容或词语应以加圈数字的上标形式顺序标出,注释性文字按顺序置于参考文献之前。例:机联网络①。
Ⅴ、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韦丽英 | 27 | 高空;高空气象探测;气象灾害;探空数据;备份 |
覃卫坚 | 24 | 暴雨;热带气旋;热带;季节内振荡;气候变化 |
廖雪萍 | 23 | 降水;气候变化;暴雨;干旱;防御对策 |
陈见 | 21 | 台风;暴雨;突变;0518号台风;特大暴雨 |
覃晓玲 | 21 | 高空;高空气象;高空探测;高空气象探测;备份 |
高安宁 | 18 | 暴雨;气象因子;锋面暴雨;灾害评估;热带气旋 |
梁建平 | 18 | 高空;备份;高空气象;探空;L波段 |
黄肖寒 | 17 |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灰色关联法;气象;干... |
程爱珍 | 17 | 地面气象;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缺测... |
王艳兰 | 16 | 雷达回波;暴雨;多普勒雷达;低空急流;大暴雨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桂林市气象局 | 189 | 气象;灾害;暴雨;雷电;防雷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 189 | 气象;广西气象;气候;防雷;地面... |
广西气象局 | 173 | 暴雨;气象;台风;降水;环流 |
河池市气象局 | 150 | 气象;高空;暴雨;气候;环流 |
百色市气象局 | 146 | 气象;高空;暴雨;雷达;气候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 | 120 | 气候;暴雨;降水;气候变化;热带 |
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 | 86 | 气候;暴雨;气象;降水;遥感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技... | 84 | 气象;气象站;自动气象站;雷达;... |
北海市气象局 | 74 | 暴雨;气象;灾害;雷达;气候 |
广东省江门市气象局 | 58 | 防雷;天气学;降水;气象;雷电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27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
8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9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
17 |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
17 |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 |
16 |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3 |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
1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 |
10 | 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项目 |
9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9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3GXNSFAA019273)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65002) |
7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10123009-9) |
7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3GXNSFBB053010) |
6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1355010-4) |
5 |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6-908-05-07-2) |
4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0GXNSFA013007)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5003) |
3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1GXNSFA018008) |
3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1GXNSFE018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