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气象》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气象》杂志创刊于1975年,是一本由中国气象局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11-2282/P,国际标准刊号为1000-0526。
《气象》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纪念顾震潮先生百年诞辰、论文、技术交流、天气、气候评述,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科学政策分析、科学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科学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2.39,表明该杂志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气象》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基金项目的成果或论文,请在首页注明基金项目类别、课题项目名称及编号。
Ⅱ、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简介按姓名(出生年一),性别,职称/学位,研究方向要求写出,通讯作者同时提供E-mail和长期有效的联系电话。
Ⅲ、本刊发表的稿件注重学术价值与学术规范,既欢迎视野开阔、论述严谨、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的严谨研究成果,也欢迎翔实可据的考证性、资料性论文。
Ⅳ、标题的层次:一般不超过3级,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文内接排的序号可用“⑴”。
Ⅴ、遵照GB/T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中文参考文献须有对应的英文列于其上。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俞小鼎 | 45 | 龙卷;中气旋;强对流;雷暴;强对流天气 |
刘黎平 | 32 | 雷达;双线偏振雷达;新一代天气雷达;降水;雨... |
王遵娅 | 29 | 气候特征;降水;气候异常;中国气候;气温 |
柳艳菊 | 26 | 气候异常;降水;中国气候;气候变化;气候特征 |
陈丽娟 | 26 | 夏季降水;气候预测;海温异常;可预报性;西太... |
叶殿秀 | 25 | 降水;气温;气候特征;气象灾害;气象因子 |
王永光 | 25 | 大气环流;气候预测;汛期;降水;夏季降水 |
高歌 | 24 | 气候变化;降水;气温;干旱;气候特征 |
陈静 | 23 | GRAPES;暴雨;降水;气象服务;中尺度暴雨 |
寿绍文 | 23 | 数值模拟;暴雨;暴雨过程;位涡;梅雨锋暴雨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气象局 | 606 | 降水;雷达;暴雨;气象;气候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575 | 降水;雷达;气象;气候;暴雨 |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 | 453 | 气候;降水;气温;热带;环流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50 | 降水;暴雨;气候;雷达;热带 |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 235 | 降水;气象;暴雨;环流;气候 |
山东省气象局 | 201 | 降水;雷达;暴雨;气象;气旋 |
北京大学 | 172 | 降水;气候;气象;环流;暴雨 |
上海市气象局 | 156 | 热带;台风;气旋;暴雨;雷达 |
北京市气象局 | 137 | 气象;暴雨;雷达;降水;奥运 |
湖北省气象局 | 127 | 暴雨;降水;中尺度;雷达;气象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12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624 |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
272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22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110 | 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 |
65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
44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41 |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
37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
37 | 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2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48) |
18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30106) |
1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30203) |
1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C51B05) |
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5073) |
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43) |
1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2B07) |
1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30202) |
10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37B05) |
1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