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环境》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青海环境》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青海环境》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一本由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季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63-1024/X,国际标准刊号为1007-2454。
《青海环境》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工作研究、生态环境、技术方法,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环境政策分析、环境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环境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43,表明该杂志在环境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青海环境》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参考文献仅列出最主要和正式发表的,按文中出现的次序编号引录,并在文章相应位置以上角标标明。
Ⅱ、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Ⅲ、注释:注解性内容分附注、脚注和夹注。
Ⅳ、论文来稿需保证原创性,未曾在国内外公开期刊和公开出版的著作中发表,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涉及国家机密,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Ⅴ、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祁栋林 | 17 | 柴达木盆地;降水;青藏高原;时空变化特征;降... |
张加昆 | 10 | 黄河上游;气象条件;降水;高浓度;边界层 |
魏鸿业 | 10 | 气象条件;空气污染指数;污染;高浓度;复杂地... |
马明亮 | 10 | 复杂地形;气象条件;空气污染指数;高浓度;环... |
赵玉成 | 9 | 气中;二氧化碳;青藏高原;黑碳;气溶胶 |
周兴民 | 9 |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苜蓿;矮嵩草草甸;青藏高... |
戴升 | 8 | 气候变化;气温;气候特点;气候;柴达木盆地 |
张国庆 | 8 | 青藏高原;黄河上游;冰雹;地形云;降水 |
黄建青 | 7 | 大气浑浊度;太阳直接辐射;大气监测;一氧化碳... |
马晓青 | 7 | 草畜平衡;补助;禁牧;牧民生计;生态保护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青海师范大学 | 70 | 生态;旅游;气候;气候变化;青藏 |
中国科学院 | 51 | 生态;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环境;... |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37 | 污染;降水;大气环境;气象;地形 |
青海大学 | 33 | 生态;污染;植被;地质;土壤 |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 | 26 | 气溶胶;气象;臭氧;降水;二氧化... |
青海省气象台 | 22 | 气象;气候;降水;灾害;灾害特点 |
青海省环境保护宣传教... | 18 | 环境保护;教育;环境教育;生态;... |
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 | 18 | 环境保护;环保;政府;政府网;政... |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 14 | 气候;气象;气候变化;气象学;环... |
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 | 13 | 气候;盆地;降水;柴达木盆地;气...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7 | 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 |
4 | 青海省科技厅基金 |
4 | 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3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
2 |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
2 |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 |
2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
1 | 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 |
1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1009)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5008) |
2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540107)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3085)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1018)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10)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99424)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61002) |
1 | 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11020) |
1 | 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Z-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