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杂志创刊于2005年,是一本由中国气象局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11-5368/P,国际标准刊号为1673-1719。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专栏、气候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适应、温室气体排放、对策论坛、简讯,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环境政策分析、环境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环境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1.54,表明该杂志在环境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荐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Ⅱ、论文标题一般不用缩略语,即使不得不使用,也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
Ⅲ、如果论文属于基金项目,请在页脚处标明该基金项目的名称和编号。
Ⅳ、稿件中的注释请以脚注形式在当页页脚标出。
Ⅴ、注释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罗勇 | 109 |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气候模式;IPCC;热带气旋 |
赵宗慈 | 107 |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气候模式;IPCC;区域气候... |
王绍武 | 100 | 气候变化;气候;全球变暖;气候变暖;降水 |
黄建斌 | 70 |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IPCC;气候模式;气候 |
胡德良 | 45 | 科学家;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地球;二氧化碳 |
闻新宇 | 43 |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温度序列;气候变暖;气候 |
姜彤 | 27 | 气候变化;长江流域;降水;洪水;经济路径 |
徐影 | 26 | 气候变化;区域气候模式;气候模式;降水;全球... |
翟盘茂 | 21 | 气候变化;降水;持续性;厄尔尼诺;极端降水 |
效存德 | 21 | 冰芯;气候变化;冰冻圈;南极冰盖;雪冰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 | 375 | 气候;气候变化;IPCC;变暖;气候... |
中国科学院 | 180 | 气候;气候变化;降水;气温;青藏 |
清华大学 | 176 | 气候;气候变化;变暖;全球变暖;... |
中国气象局 | 173 | 气候;气候变化;IPCC;降水;气温 |
北京大学 | 131 | 气候;气候变化;变暖;全球变暖;...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17 | 气候;气候变化;降水;气温;IPCC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91 | 气候;气候变化;降水;IPCC;气溶...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 | 76 | 气候;气候变化;IPCC;气候模式;...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72 | 气候;气候变化;变暖;气温;全球... |
北京师范大学 | 68 | 气候;气候变化;IPCC;降水;冰冻...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44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78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123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
11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49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
46 |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
4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27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
26 |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
25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2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20B05) |
14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9-XDA05090104) |
1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104) |
8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406) |
7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401)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5054) |
6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03A02) |
6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956604) |
5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3707)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