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与管理》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评价与管理》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评价与管理》杂志创刊于2003年,是一本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季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际标准刊号为2476-1737。
《评价与管理》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学术论文、“金平果”排行榜、媒体报道、征稿通知,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管理政策分析、管理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管理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表明该杂志在管理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评价与管理》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作者单位署名在题名页左下方脚注,具体到科室,标明地点和邮政编码。
Ⅱ、如果文章有基金项目,必须注明基金项目的名称和编号。
Ⅲ、文稿中的小标题请依次使用:一、二、三、……;(一)(二)(三)……;1.2.3.……;(1)(2)(3)……;①②③……
Ⅳ、同一种参考文献多次引用,要标为同一序号,文后不得多次著录;多次引用的文献在文内序号后用上标括号内分别标出每次引用文句的页码,文后著录不再标识页码。
Ⅴ、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关键词数目一般 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邱均平 | 78 | 大学评价;情报学;文献计量学;教育评价;信息... |
赵蓉英 | 26 | 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可视化;CITESPACE;知... |
余彩霞 | 15 | 管理咨询;教学改革;布氏定律;信息管理;教学... |
马瑞敏 | 14 | ESI;高校;中国研究生教育;基本科学指标;引... |
宋艳辉 | 13 | 知识计量学;可视化分析;CITESPACE;引文;评... |
张蕊 | 13 | 大学评价;学科评价;知识管理;大学排名;知识... |
文庭孝 | 10 | 图书馆;知识管理;大数据;知识计量;知识 |
牛培源 | 9 | 学科竞争力;ESI;学科建设;网络信息传播;和... |
刘尧 | 8 | 教育评论;高等教育;教育;教育评价;教育质量 |
楼雯 | 8 | 大学评价;索引学;索引;共词分析;学科建设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武汉大学 | 187 | 学科;教育;大学评价;社会;计量...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150 | 高校;学科;教学;教育;课程 |
华中师范大学 | 16 | 大学评价;科学计量学;计量学;学... |
中国科学院 | 15 | 指标体系;排名;科学计量学;计量... |
浙江师范大学 | 13 | 教育;高等教育;教育评估;教育热... |
浙江大学 | 11 | 大学评价;学科;评价指标;综合实... |
湘潭大学 | 10 | 知识;知识评价;绩效;高校;政权 |
北京大学 | 8 | 教育;人文;社会;社会科学;教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7 | 高校;去行政化;文科;文科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7 | 人文;社科;导师;哲学;中国人文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3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1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7 |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
6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6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5 |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4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
4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3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AZX004)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73093)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73071) |
2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3JZD0039-5) |
1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09R0216) |
1 |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ZH004) |
1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0YYB014) |
1 |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03JZD0039-5) |
1 |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SDYC08046) |
1 |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0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