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杂志创刊于1963年,是一本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37-1433/TH,国际标准刊号为1673-3142。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内燃机技术、机电工程技术、车辆工程技术、农业装备技术、交通系统管理,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机械政策分析、机械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机械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34,表明该杂志在机械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摘要:高度概括全文内容,篇幅为150-200字。
Ⅱ、来稿请注明详细地址、电话和E-mail,便于通知联系。
Ⅲ、来稿应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简练,逻辑性强,术语准确,数据可靠,标点规范,打印或书写工整。
Ⅳ、中文题名一般不允许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要求有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全称及其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邮政编码等信息。
Ⅴ、参考文献列在文末,以中括号编码,按照文中引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不单独分中外文。同一文献只出现一次。禁止将一部参考文献标注多个序列号。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赵福全 | 42 | 汽车;汽车产业;车型;CE;车身 |
张振东 | 36 | 汽油机;电控喷油器;柴油机;电控;废气再循环 |
仲梁维 | 34 | 参数化设计;二次开发;SOLIDWORKS;参数化;知... |
马钧 | 24 | 汽车;电动汽车;中国汽车市场;可用性;车载 |
焦学健 | 20 | 汽车;虚拟现实;CAE;轻量化;汽车产品 |
吴修文 | 20 | 植保;腔体;农业植保;板栗;穴盘 |
卢曦 | 19 | 旋锻;低载强化;轿车;强度场;轻量化 |
李迪 | 19 | 车身;拖挂式房车;汽车车身;汽车;汽车电器设... |
柴山 | 19 | 薄膜润滑;汽轮机;离散变量;粘度;有限元分析 |
何锋 | 19 | 焦炉气;汽车;分动器;空气弹簧;四驱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上海理工大学 | 850 | 汽车;仿真;有限元;电机;电动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361 | 汽车;有限元;仿真;合金;电池 |
山东理工大学 | 351 | 汽车;仿真;电动;有限元;电机 |
昆明理工大学 | 242 | 仿真;柴油机;柴油;值模拟;数值... |
合肥工业大学 | 181 | 汽车;仿真;电动;有限元;模态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 | 173 | 农机;机械化;拖拉机;收获机;农...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 | 75 | 汽车;优化设计;电动;轿车;电动... |
装甲兵工程学院 | 74 | 车辆;履带;履带车;履带车辆;仿... |
德州学院 | 70 | 汽车;单片;单片机;控制系统;神... |
同济大学 | 67 | 汽车;驾驶;混合动力;电池;仿真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20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5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42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33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30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
23 | 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 |
14 |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
13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
13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
12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7 |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L2013253)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5071)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5001) |
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10) |
4 | 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2004-07) |
4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0720013) |
4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7F72) |
3 |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L2012217) |
3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1808) |
3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436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