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杂志创刊于2003年,是一本由河北省水利厅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13-1430/TV,国际标准刊号为2096-8086。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研究、生态与环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院士专访,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水利政策分析、水利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水利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99,表明该杂志在水利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注释:本刊实行“参考文献”与“注释”分开排版,“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紧接正文之后排版,注释以①②③……的序号单独排序,并注意注释符在文中不用上标格式。
Ⅱ、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发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Ⅲ、稿件应包含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简介、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Ⅳ、基金项目、科研项目:请注明基金项目、科研项目名称及编号。
Ⅴ、前言:主要概述本文的立题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说明本文研究目的、创新性或特点等。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蒋云钟 | 44 | 水资源;流域;水文模型;径流;水库 |
雷晓辉 | 43 | 分布式水文模型;梯级泵站;明渠;调水工程;水... |
左其亭 | 37 | 水资源;人水和谐;和谐论;黄河流域;河湖水系... |
杨开林 | 30 | 调水工程;水击;水锤泵;泄洪洞;水力瞬变 |
沈振中 | 22 | 渗流;水力劈裂;土体;混凝土;渗流场 |
梁忠民 | 22 | 洪水;洪水预报;新安江模型;水文频率分析;水... |
张发旺 | 21 | 地下水;石油污染土壤;石油污染;地下水资源;... |
魏加华 | 19 | 声波;地下水;气象雷达;降水;增雨 |
许模 | 18 | 地下水;隧道;岩溶;数值模拟;滑坡 |
郑源 | 17 | 数值模拟;水轮机;叶片;轴流泵;压力脉动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 | 322 | 南水北调;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 |
学研究院 | 314 | 水资源;南水北调;节水;灌溉;水... |
河海大学 | 302 | 水资源;南水北调;流域;水库;水... |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 | 206 | 南水北调;南水北调中线;中线干线...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160 | 地下水;污染;水资源;土壤;地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140 | 南水北调;水资源;南水北调工程;... |
北京师范大学 | 122 | 水资源;流域;地下水;污染;水质 |
中国科学院 | 119 | 地下水;水资源;南水北调;水质;... |
长安大学 | 104 | 地下水;滑坡;黄土;水质;地质 |
武汉大学 | 101 | 南水北调;流域;南水北调中线;水...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87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78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17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144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129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93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82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
68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56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43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23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4A12) |
20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318-005-02) |
16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1102) |
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21006) |
1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19B03) |
10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4A03) |
10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4A02) |
9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4A07) |
9 |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3IRTSTHN030) |
8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5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