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与热力》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煤气与热力》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煤气与热力》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12-1101/TU,国际标准刊号为1000-4416。
《煤气与热力》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燃气输配与储运、燃气企业管理、热网·供冷管网·热力站、燃气燃烧·燃具·用气设备、液化天然气、专题报道、燃气设备与材料、热源与冷源、燃气汽车·船舶·加气站、燃气气源与加工利用、燃气信息化、标准规范简讯、供热设备与材料、信息、建筑燃气供应、行业发展研究等,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建筑政策分析、建筑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建筑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6,表明该杂志在建筑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煤气与热力》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严铭卿 | 61 | 液化石油气;燃气管网;地下储气库;天然气;燃... |
段常贵 | 48 | 燃气管网;燃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液化石油... |
彭世尼 | 46 | 燃气;小城镇;天然气;压缩天然气;热效率 |
秦朝葵 | 43 | 天然气;杂散电流;互换性;燃气管道;埋地燃气... |
田贯三 | 40 | 燃气管网;影响因素;天然气;燃气;可燃制冷剂 |
王启 | 37 | 二甲醚;燃气具;城市燃气;城镇燃气;燃气 |
焦文玲 | 35 | 城市燃气;天然气;燃气负荷;液化天然气;地下... |
罗东晓 | 34 | 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燃气调峰;轻烃回收;透平... |
涂光备 | 34 | 洁净室;节能;计量供热;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 |
朱万美 | 33 | 天然气;压缩天然气;LNG;输气管道;焦炉煤气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 | 316 | 燃气;供热;天然气;城市;管网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83 | 燃气;供热;天然气;换热;燃气管 |
天津大学 | 281 | 热泵;供热;供暖;节能;燃气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 | 261 | 燃气;供热;热水;天然气;气管道 |
重庆大学 | 211 | 燃气;天然气;换热;气管道;燃气... |
同济大学 | 207 | 燃气;燃烧;燃烧器;天然气;城市 |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 | 150 | 燃气;燃气管;天然气;气管道;燃...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 | 148 | 燃气;天然气;供热;燃气管;气管... |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 | 147 | 燃气;天然气;供热;气管道;燃气... |
山东建筑大学 | 146 | 值模拟;数值模拟;燃气;燃气管;...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5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7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30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3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18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
16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15 | 天津市科技计划 |
14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1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13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0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3B02)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6014) |
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3B02)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8244)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776017) |
5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514013)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158) |
5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2R2-38) |
4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2BA107B02) |
4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3BA808A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