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绿叶》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绿叶》杂志创刊于1992年,是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11-2906/I,国际标准刊号为1004-3004。
《绿叶》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绿风土、专题 永远的胡冬林、绿文丛、专题 有个地方叫绰尔、、文心走笔、博物圈、耕耘录、专题:森林故事、绿叶专栏、绿书签、绿书评、绿资讯、观山海,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环境政策分析、环境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环境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力,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收录,这意味着论文能够被更广泛的学术群体检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学术影响力。
根据最新数据表明该杂志在环境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绿叶》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请提供详细的作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E-mail等,如以笔名发表,请注明。
Ⅱ、参考文献应用方括号按顺序标注在正文引用处右上角,在文末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手依次编码。
Ⅲ、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并与英文标题一致,文题经常用于检索系统,尽可能不使用不常见或同行不熟悉的缩略语、符号和分子式。
Ⅳ、关键词请附3~8个,中、英文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
Ⅴ、如系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论文,亦请在介绍信中说明。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于宏源 | 22 |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全球气候治理;能源安全;... |
蒋高明 | 16 | 植物;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农业;光合作用;生态... |
李青松 | 16 | 中国林业;传记文学;开拓者;退耕还林;长篇连... |
阿来 | 14 | 小说;文学;演讲;蘑菇圈;《尘埃落定》 |
周宏春 | 14 | 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碳;可持续发展;生态... |
张鹏 | 14 | 阅读札记;拯救;忧患;自然文学;物语 |
常纪文 | 12 | 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 |
潘家华 | 12 | 气候变化;碳;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
汤伟 | 12 | 气候变化;城市;全球治理;世界城市;环境治理 |
卢风 | 11 | 生态文明;生态哲学;物质主义;道德;哲学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北京大学 | 167 | 文化;生态;气候;气候变化;社会 |
中国作家协会 | 118 | 文学;散文;文学作品;生态文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15 | 生态;气候;气候变化;低碳;生态...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114 | 生态;能源;生态环境;污染;生态... |
清华大学 | 110 | 生态;环保;生态文明;能源;文化 |
中国人民大学 | 84 | 生态;生态环境;农业;污染;环保 |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 | 54 | 环保;纪行;生态;普洱茶;可持续... |
北京师范大学 | 48 | 生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 45 | 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环保;社会 |
中国科学院 | 35 | 生态;低碳;低碳经济;社会;生物...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3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11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8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 | 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 |
3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
3 |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
3 |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2 |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3 | 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HX200808) |
3 |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B198) |
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20B02) |
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JL085) |
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SH034) |
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FX051) |
2 | 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9038) |
2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840032) |
2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720018) |
2 |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2BSS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