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与食品工业》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粮食与食品工业》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粮食与食品工业》杂志创刊于2003年,是一本由中粮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32-1710/TS,国际标准刊号为1672-5026。
《粮食与食品工业》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粮油工程、食品科技、标准与检测、粮油装备与自动控制、专题综述、粮油建筑工程,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工业政策分析、工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工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51,表明该杂志在工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粮食与食品工业》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引文标示应全文统一,采用方括号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半角方括号中,如:“……模式[3]”。
Ⅱ、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原则上著录国家或省、部级以上的课题,需注明科研基金机构全称和自主好,中、英文双语著录,分别置于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下方,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Ⅲ、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顺序编号,内部资料和未发表文献不可列为参考文献。引文内容须与原文献核对无误。
Ⅳ、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关键词一般3~5个。
Ⅴ、请作者附本人姓名、联系电话、详细地址。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王瑞元 | 32 | 粮油加工业;食用植物油;油脂工业;油脂;中国... |
朱慧 | 19 | 流变特性;食品;奶粉;大米;乳制品 |
王永昌 | 18 | 饲料;饲料加工厂;浅圆仓;锤片粉碎机;挤压膨... |
吴伟都 | 17 | 流变特性;大米;黄原胶;流变仪;质构仪 |
李言郡 | 14 | 流变特性;乳酸菌;大米;稳定性;黄原胶 |
王雅琼 | 14 | 流变特性;大米;黄原胶;流变仪;CMC |
姚惠源 | 13 | 米糠;大米蛋白;大米;脂质体;苦瓜 |
左青 | 13 | 油脂;大豆;大豆油;精炼;豆粕质量 |
刘兴信 | 11 | 粮油食品;粮油工业;粮油;食品工业;小麦粉 |
秦卫国 | 10 | 食用油;花生油;精炼;脂肪酸;维生素A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无锡中粮工程科技有限... | 297 | 油脂;平房仓;用油;面粉;精炼 |
国家粮食储备局 | 193 | 饲料;淀粉;食品;面粉;建筑 |
河南工业大学 | 128 | 小麦;馒头;制粉;食品;面粉 |
江南大学 | 86 | 食品;营养;谷物;油脂;食品安全 |
中国粮油学会 | 61 | 食品;粮油;油脂;加工业;油料 |
国内贸易部 | 47 | 饲料;面粉;面粉厂;油脂;建筑 |
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 | 34 | 浸出;油料;油脂;榨油;制取 |
无锡轻工大学 | 33 | 食品;休闲食品;食品加工;营养;... |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 30 | 杂粮;全谷物;小麦;加工业;谷物 |
南京财经大学 | 29 | 食品;营养;水解物;小麦;超临界...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33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31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18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
1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9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9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5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5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
4 |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 |
4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6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82102350005) |
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34B05) |
4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13007)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789) |
3 |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BA2006025) |
3 |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1C37023) |
3 | 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74SGYS38252-4) |
2 |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80677) |
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34B01) |
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03B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