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国内刊号CN:21-1555/TF,国际刊号ISSN:1674-1048
创刊时间:1979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主要栏目: 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冶金工程、基础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机械工程、拟预报、动力工程、其他学科,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工业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工业实践者对各类工业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Pж(AJ) 文摘杂志(俄)、剑桥科学文摘、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工业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等,在工业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工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方志刚 | 70 | 团簇;密度泛函理论;电子性质;非晶态合金;NI |
王忠伟 | 44 | 管理思想;营销;孔子;礼法;文化 |
李胜利 | 32 | 钢锭;钢液;数值模拟;数学模拟;中间包 |
周艳文 | 31 | 磁控溅射;类金刚石薄膜;太阳能电池;透明导电... |
高丽娟 | 22 | 模拟移动床色谱;活性炭;模拟移动床;煤沥青;... |
艾新港 | 21 | 钢液;中间包;数学模拟;钢包;钢锭 |
陈东旭 | 21 | 类金刚石薄膜;电化学;钢表面;等离子体增强化... |
赵振宁 | 20 | 团簇;密度泛函理论;稳定性;电子性质;V |
王亚男 | 19 | 类金刚石薄膜;钢表面;真空熔烧;CEO2;等离子... |
汪琦 | 18 | 焦炭;高炉;动力学;铁矿-煤球团;高炉煤气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辽宁科技大学 | 1479 | 教学;合金;团簇;高校;教育 |
东北大学 | 63 | 值模拟;数值模拟;电磁搅拌;热轧... |
鞍山师范学院 | 44 | 教学;高校;大学生;文化;模糊控...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39 | 值模拟;数值模拟;控制系统;有限... |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 30 | 高炉;轧机;振动筛;铁矿;铁矿石 |
北京科技大学 | 20 | 球团;钢丝;不锈;不锈钢丝;O |
鞍山技师学院 | 20 | 群算法;量子;单神经元;教学;应... |
鞍山钢铁学院 | 17 | 原子;特征线;VC;BURGERS;阴极... |
沈阳师范大学 | 16 | 教育;教学;学生创业;学生创业教... |
大连理工大学 | 15 | 非线性;不锈;不锈钢;参数辨识;...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35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00 |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 |
98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
78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
22 |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
18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18 |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
16 | 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 |
14 | 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
14 |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67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210347010)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4044) |
8 |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2DB220) |
7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302130) |
6 |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L2012090) |
5 |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LS2010036)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4062) |
5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2099)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2109)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2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