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长安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国内刊号CN:61-1442/TU,国际刊号ISSN:1673-2049
创刊时间:1984年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基金资助课题、建筑结构与施工、建筑与城规、机械与电器、给水排水与暖通、管理、基础科学,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建筑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建筑实践者对各类建筑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哥白尼索引(波兰)、剑桥科学文摘、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建筑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等,在建筑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建筑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刘永健 | 66 | 桥梁工程;加劲;钢管混凝土;矩形钢管;矩形钢... |
周绪红 | 49 | 冷弯薄壁型钢;装配式;耗能;抗震性能;自复位 |
赵均海 | 34 | 统一强度理论;统一解;双剪统一强度理论;中间... |
肖建庄 | 33 | 再生混凝土;混凝土;再生骨料;再生粗骨料;力... |
屈文俊 | 22 | 碱化;混凝土;碳化混凝土;碳化;耐久性 |
吴方伯 | 20 | 叠合板;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砌块;抗震... |
王元清 | 20 | 有限元分析;钢结构;高强度钢材;抗震性能;设... |
陈宝春 | 20 | 钢管混凝土;拱桥;极限承载力;超高性能混凝土... |
刘伯权 | 18 | 抗震性能;钢筋混凝土;中节点;钢筋混凝土柱;... |
郭彦林 | 18 | 防屈曲支撑;钢结构;极限承载力;波浪腹板;装...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长安大学 | 362 | 混凝土;载力;承载力;桥梁;钢管 |
同济大学 | 191 | 混凝土;有限元;有限元分析;载力... |
湖南大学 | 111 | 混凝土;应力;荷载;性能试验;钢... |
大连理工大学 | 74 | 混凝土;钢筋;钢筋混凝;钢筋混凝... |
清华大学 | 62 | 载力;承载力;有限元;屈曲;混凝...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61 | 混凝土;值模拟;数值模拟;抗震;... |
东南大学 | 61 | 混凝土;桥梁;荷载;应力;抗震 |
兰州理工大学 | 51 | 混凝土;钢管;黄土;值模拟;数值... |
重庆大学 | 49 | 剪力;性能试验;抗震;抗震性;抗... |
武汉理工大学 | 47 | 钢管;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力学性...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90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32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91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63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53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45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35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26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1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18 |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3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710001) |
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179) |
9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SJ08E204) |
8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1B06-06) |
8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3A07-04) |
7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G07B05) |
7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623203)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068) |
7 |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50621062)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