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粘合》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化学与粘合》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化学与粘合》杂志创刊于1964年,是一本由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化学学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23-1224/TQ,国际标准刊号为1001-0017。
《化学与粘合》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化学政策分析、化学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化学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39,表明该杂志在化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化学与粘合》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期刊论文的摘要采用报道-指示性摘要,对论文中价值最高部分内容采用报道性摘要,其余部分以指示性摘要报道,一般100~200字。
Ⅱ、论点明确、新颖,逻辑严密,数据准确,文字精练。
Ⅲ、请作者恪守学术伦理,文责自负。请勿一稿数投。
Ⅳ、文内标题层次一般不超过3级,一律用1、1.1、1.2、1.1.1、1.1.2等标识,均顶格写。
Ⅴ、文献类型的字母标识:[M]为专著,[C]为论文集,[N]为报刊文章,[J]为期刊文章,[P]为未出版之会议论文,[D]为未出版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需注明学校),[R]为报告,[CD]为光盘。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白雪峰 | 128 | SUZUKI偶联反应;钯;催化;2,6-二甲基萘;光催... |
孔宪志 | 63 | 木质素;胶黏剂;室温固化;聚氨酯胶黏剂;聚氨... |
张斌 | 50 | 胶粘剂;环氧树脂;耐高温;环氧树脂胶粘剂;环... |
黄玉东 | 46 | 碳纤维;复合材料;PBO纤维;碳纤维表面;有机... |
张绪刚 | 45 | 环氧树脂;胶粘剂;耐高温;环氧树脂胶粘剂;剪... |
孙东洲 | 45 | 胶黏剂;室温固化;胶粘剂;丙烯酸酯;改性 |
王超 | 45 | 胶粘剂;耐高温;剪切强度;环氧树脂;酚醛树脂 |
刘晓辉 | 42 | 胶粘剂;酚醛树脂;胶黏剂;环氧树脂;厌氧胶 |
付刚 | 40 | 氰酸酯;环氧树脂;结构胶膜;中温固化;胶膜 |
匡弘 | 39 | 氰酸酯;中温固化;结构胶膜;氰酸酯树脂;环氧...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黑龙江省科学院 | 682 | 树脂;环氧;催化;改性;环氧树脂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178 | 催化;催化剂;离子;改性;加氢 |
黑龙江省石油化学研究... | 153 | 粘剂;树脂;胶粘;胶粘剂;改性 |
东北林业大学 | 152 | 阻燃;树脂;复合材;木质素;环氧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20 | 树脂;复合材;纳米;复合材料;改...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103 | 催化;色谱;相色谱;复合材;电极 |
黑龙江大学 | 100 | 催化;催化剂;纳米;改性;光催化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91 | 改性;催化;树脂;丙烯;催化剂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79 | 树脂;乙烯;改性;纳米;环氧 |
沈阳理工大学 | 72 | 乳液;丙烯;树脂;改性;丙烯酸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3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08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50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
30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
27 |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3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23 | 黑龙江省科学院青年创新基金 |
23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18 |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 |
18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1 |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JC04-12) |
9 |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QC04C08) |
9 |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JC200615) |
8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E200510) |
8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0551078) |
8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3z337)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33030)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3047) |
7 | 黑龙江省国际合作项目(WC05A13) |
7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双百人才基金(20088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