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化学工程师》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化学工程师》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化学工程师》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石油化学工业厅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黑龙江省化工学会
国内刊号CN:23-1171/TQ,国际刊号ISSN:1002-1124
创刊时间:1988年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主要栏目: 功能材料、生物工程、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油田化学品与油田添加剂、农药合成、医药及精细化工,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化学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化学实践者对各类化学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化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等,在化学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化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张晓臣 | 33 | 石墨烯;复合材料;膨胀石墨;聚酰亚胺;层间 |
张来新 | 32 | 冠醚;化学研究;自组装;超分子化合物;酰化 |
匡海学 | 29 |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研究;洋金花;化学拆分组分... |
王知斌 | 24 | 化学成分;挥发油;药理作用;刺五加叶;黄酮 |
张密林 | 23 | 镁锂合金;阴极电流密度;镁;熔盐电解;熔盐电... |
邬冰 | 23 | 电催化氧化;甲酸;CO;PT;PD |
高颖 | 23 | 电催化氧化;甲酸;PT;直接甲醇燃料电池;CO |
陈松 | 22 | 页岩油;催化裂化油浆;催化油浆;全馏分;超声 |
王天贵 | 22 | 六价铬;铬渣;腈纶废丝;马来酸二甲酯;铬 |
李东刚 | 21 | 三聚氰胺;测量不确定度;衍生化;气相色谱法;...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东北石油大学 | 367 | 催化;油田;丙烯;驱油;采收率 |
化工研究院 | 219 | 色谱;相色谱;树脂;水处理;环氧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185 | 催化;催化剂;电催化;分子;离子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172 | 化学成分;学成;多糖;色谱;相色...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 | 167 | 驱油;油田;复合驱;油藏;三元复...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141 | 纳米;催化;树脂;性能研究;磁性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141 | 催化;纳米;甲基;性能研究;树脂 |
中国石油 | 121 | 橡胶;油田;丙烯;汽油;聚丙烯 |
黑龙江省科学院 | 96 | 纳米;树脂;性能研究;复合材;石...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 | 95 | 催化;树脂;光催化;吸水;吸水树...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3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35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101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
77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
53 | 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
52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51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42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40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
23 | 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45 | 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04JK147) |
17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0720013) |
8 |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2010RFXXG018) |
7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B200914) |
7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B201002) |
7 |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2008RFQXG074) |
6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B200505) |
6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531801) |
6 |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K01-201) |
5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210347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