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科学技术》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航空科学技术》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航空科学技术》杂志创刊于1989年,是一本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11-3089/V,国际标准刊号为1007-5453。
《航空科学技术》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综述、航空器适航与安全、航空科学基金,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航空政策分析、航空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航空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34,表明该杂志在航空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航空科学技术》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参考文献等要素完整、规范,按照顺序编码制著录。
Ⅱ、“作者简介”的格式如下: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研究生文章需其导师任通讯作者,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硕博导师。
Ⅲ、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前以“[关键词]”作为标识;一般每篇可选3~8个。
Ⅳ、文章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
Ⅴ、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论文、国家及省部级获奖项目论文优先录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战培国 | 26 | 风洞试验;风洞;结冰风洞;结冰;风机 |
袁俊 | 24 | 企业;有效性;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产... |
杨乃定 | 16 | 行为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项目管理 |
白春玉 | 15 | 飞机;试验件;起落架;舰载机;飞机试验 |
刘小川 | 12 | 起落架;飞机;试验件;飞机结构;着陆 |
李丽 | 10 | 飞行试验;民用飞机;灭火系统;货舱;试飞 |
刘振岗 | 10 | 飞机;PLC;触摸屏;变频器;航空发动机 |
张海涛 | 10 | F-35;美国国防部;美军;美国国会;军品 |
曲东才 | 10 | 仿真;神经网络;飞机;军事应用;战斗机 |
秦浩 | 10 | 直升机;空腔流动;振动;噪声;飞行试验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 355 | 飞机;仿真;导弹;飞行;空导弹 |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 224 | 飞行;飞行试验;直升;直升机;试... |
西北工业大学 | 204 | 飞机;气动;无人机;飞行;企业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3 | 航空;飞机;飞行;气动;无人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61 | 飞机;直升;直升机;航空;飞行 |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 | 114 | 航空;飞机;机载;航空工业;直升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82 | 飞机;复合材;复合材料;有限元;... |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72 | 飞机;民用飞机;适航;飞行;复合...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71 | 直升;直升机;旋翼;气动;飞行 |
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63 | 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涡扇;涡扇发...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441 | 中国航空科学基金 |
13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3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10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9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7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
6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6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4 |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
4 |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5 | 中国航空科学基金(20095251024)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E050603) |
3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SQ2009AA01XK1483550)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04019)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5377) |
3 | 中国航空科学基金(2008ZD51054) |
3 | 中国航空科学基金(20070151002) |
2 |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1501) |
2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12Z313)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800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