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技》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环境科技》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环境科技》杂志创刊于1988年,是一本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32-1786/X,国际标准刊号为1674-4829。
《环境科技》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研究报告、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大数据分析、综述与专论,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环境政策分析、环境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环境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73,表明该杂志在环境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环境科技》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一级标题用“……”来标识,二级标题用“、、……”来标识,三级标题用“”来标识,四级标题用“、”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Ⅱ、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
Ⅲ、正文引文超过100字的,应另起一段、不加引号、中文全角状态下整体缩后两格并变换字体为楷体。
Ⅳ、基金资助信息:列出基金项目名称与编号。
Ⅴ、来稿请附作者简介与联系方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本刊E-mail,谢绝一稿多投。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倪利晓 | 14 | 抑藻;铜绿微囊藻;青蒿素;人工湿地;微囊藻毒... |
王水 | 13 | 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场地;有机污染物;土壤 |
王志良 | 13 | 硝基苯;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氯苯;饮用水 |
黄娟 | 12 |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太湖流域;升力;生态文明... |
操家顺 | 12 | 印染废水;吸附剂;污水处理;微生物燃料电池;... |
吴俊锋 | 11 | 太湖流域;湖区;重污染;太湖;氮磷 |
张炜铭 | 10 | 废水;树脂基;树脂;催化剂;重金属 |
任晓鸣 | 10 | 太湖流域;太湖;源解析;氮磷;生物制药行业 |
张学杨 | 9 | 生物炭;氮氧化物;烟气;炭吸附;微波 |
金秋 | 9 | 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水土保持;长江中下游...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139 | 污染;废水;太湖;太湖流域;流域 |
河海大学 | 127 | 污染;污泥;太湖;水体;微囊藻 |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 61 | 污染;环境监测;太湖;污泥;污水 |
南京大学 | 58 | 废水;资源化;污染;预处理;降解 |
苏州科技学院 | 56 | 废水;污水;水处理;硝化;厌氧 |
中国矿业大学 | 52 | 污泥;污染;重金;重金属;矸石 |
学研究院 | 36 | 水体;污染;水质;重金;重金属 |
东南大学 | 29 | 污水;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22 | 污染;生物炭;重金;重金属;滤池 |
同济大学 | 20 | 污染;水体;水质;污泥;PH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8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6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40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39 | 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项目 |
29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3 | 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 |
18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14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
12 | 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
11 | 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5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318-005-02) |
5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3-003) |
4 |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BA2009050) |
3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506-001-03) |
3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317-007-1) |
3 |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JNHB-005) |
3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5B04)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9197) |
3 |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7A090302101) |
3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0720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