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环境工程》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环境工程》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一本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11-2097/X,国际标准刊号为1000-8942。
《环境工程》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专题我国典型流域土壤污染物特性分析、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理与处置、土壤修复、监测与评价、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环境政策分析、环境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环境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95,表明该杂志在环境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环境工程》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来稿请另页附作者的真实姓名、性别、学位、工作单位、职称、研究方向等简介信息及详细通信地址、E-mail和电话等联系方式。
Ⅱ、对录用的稿件本刊有权酌情删改。不同意删改者,请在来稿中注明。
Ⅲ、文章一律横排、用通行规范简化字书写和打印。
Ⅳ、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应紧扣文章主题,用语用词严谨规范且利于网络检索。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和代号。
Ⅴ、注释自动生成编号,每页重新编号,其序号形式为“①②③……”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胡筱敏 | 46 | 电凝聚;微生物絮凝剂;染料废水;环境工程学;... |
沈恒根 | 33 | 袋式除尘器;滤料;数值模拟;袋式除尘;旋风分... |
周集体 | 26 | 废水处理;生物降解;偶氮染料;降解;硝基苯 |
曾光明 | 26 | 堆肥;氮化碳;生物炭;复合材料;水体 |
李俊奇 | 25 | 城市;海绵;雨水;雨水径流;雨水利用 |
仝纪龙 | 23 | 环境影响评价;AERMOD;卫生防护距离;AERMOD模... |
朱佳 | 22 | 电镀废水;絮凝;重金属废水;加载絮凝;藻类 |
孙力平 | 22 | 混凝;除磷;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再生水 |
李春萍 | 21 | 水泥窑;生活垃圾;重金属;电石渣;以废治废 |
黄启飞 | 21 | 危险废物;重金属;防渗层;水泥窑共处置;准好...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同济大学 | 303 | 污泥;污水;水处理;废水;垃圾 |
清华大学 | 256 | 污染;废水;水处理;污水;垃圾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243 | 污染;水质;垃圾;污泥;重金 |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 | 173 | 钢渣;除尘;烟气;污染;钢铁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169 | 污染;废水;污泥;降解;水体 |
中国科学院 | 165 | 污染;污水;污泥;重金;重金属 |
北京科技大学 | 158 | 废水;垃圾;水处理;污染;烟气 |
河海大学 | 142 | 生态;生态文明;污水;水质;水处... |
学研究院 | 137 | 污染;污泥;污水;废水;水处理 |
东华大学 | 132 | 废水;除尘;污染;污泥;除尘器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69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12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8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40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160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102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
73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7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70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66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26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318-005-02) |
10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0720013) |
10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09QH03) |
7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065002) |
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L02B01)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7002)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266) |
7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6120110008) |
6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501002-001) |
6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7319-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