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技术》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航海技术》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航海技术》杂志创刊于1979年,是一本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10-1744/U,国际标准刊号为1006-1738。
《航海技术》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船舶操纵、信息动态、客货运输、机电设备、节能减排、船舶管理,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工业政策分析、工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工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力,曾多次入选
,并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收录,这意味着论文能够被更广泛的学术群体检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学术影响力。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18,表明该杂志在工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航海技术》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来稿必须为原创性作品,必须由署名作者实际完成,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存在剽窃、抄袭现象,没有版权争议。
Ⅱ、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Ⅲ、请在来稿正文前加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和3至6个关键词,摘要不宜以第三人称写成文章结构介绍,并且不得含自我评价,请不要出现“本人”、“本文”等词起写。
Ⅳ、参考文献按出现的次序列在文末,并在文中对应位置以右上角方括弧中的数字表示。详细参考文献格式,见往期杂志。
Ⅴ、本刊论文注释为尾注,规范请严格遵照本刊要求,具体参见《引文注释规范》。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陆悦铭 | 19 | 引航员;船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引航;AIS |
张晓 | 19 | 远洋船员;船员;船长;心理健康;水路运输 |
孙培廷 | 16 | 船舶;船舶柴油机;柴油机;船用柴油机;船舶柴... |
贾建雄 | 14 | 船舶;MARPOL公约;生效;化学品船;生活污水 |
王金林 | 14 | 船舶;导航系统;航海保障;附近海域;好望角 |
陈宏 | 13 | 船舶;航行安全;海坛海峡;水路运输;台湾海峡 |
沈江 | 13 | 船舶;船舶碰撞事故;碰撞;货物运输;航行安全 |
蔡振雄 | 13 | 船舶;船舶柴油机;故障诊断;柴油机;船用柴油... |
李品芳 | 12 | 船舶;船舶柴油机;柴油机;港口;船舶压载水 |
张杏谷 | 12 | 航标;VTS;AIS;GPS;海上交通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大连海事大学 | 377 | 船舶;航行;海事;柴油机;船用 |
上海海事大学 | 254 | 船舶;装箱;集装箱;航行;柴油机 |
集美大学 | 204 | 船舶;柴油机;船用;AIS;柴油 |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 | 123 | 船舶;避碰;航行;船长;船用 |
武汉理工大学 | 113 | 船舶;航行;轮机;内河;柴油机 |
上海港引航站 | 105 | 船舶;航行;引航;航道;引航员 |
上海海事局 | 104 | 船舶;海事;航行;危险货物;港口 |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 | 75 | 船舶;装箱;集装箱;集装箱船;航... |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 73 | 船舶;航行;远洋;海域;气旋 |
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 | 67 | 船舶;海上救助;救助船;拖船;主...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3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5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14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7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
6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6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
5 | 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
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4 | 交通部科技进步“通达计划”项目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320805)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04017) |
2 | 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06FZ008) |
2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B010200035)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49001)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74056)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9151) |
2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1510002) |
2 |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09170502000) |
2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1CXY49) |